湖南沅陵凉水井镇:乡贤引领让乡村新面貌换新颜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周刊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我们自己的家乡要靠我们自己建设,环境变好了,我们得享受了。”9月18日,湖南省沅陵县凉水井镇腊塘村王家溪组退休教师胡高兴一边给自家新打的水泥坪场进行洒水保养一边说。在胡高兴老师的带领下,如今的王家溪组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腊塘村坚持党建引领,利用乡贤示范带动,发动群众参与和美村寨建设,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该村王家溪组结合本组发展实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激活群众内生动力,以30万元财政奖补撬动60余万元群众自筹资金共建家乡,让原来“脏乱差”的边远山村面貌“靓起来”,群众生活“美起来”。

党建引领,激活美丽村寨“新引擎”。王家溪组美丽村寨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全链条。由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牵头,第一时间与王家溪组在家党员、群众集中座谈,聚集民意,并组织到县内外典型村寨参观考察,激发党员群众对美好家园的向往,激活美丽村寨建设“新引擎”。

专业规划,勾勒美丽村寨“新蓝图”。外出“取经”拓思路,学习交流“出点子”。多次召开屋场会探讨自家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拟定了保持“本土本色、农家农味”的建设方向,以“小投入、微改造、精提升”的改造方式,实现“村容村貌换新颜,外出儿女回家看,发展产业一起干”的目标。按规划第一阶段为“拆、清、整、扫”基础面干净整洁;第二阶段为“路、沟、院、园”功能设施补短完善;第三阶段为乡村美化元素植入;第四阶段为后续产业发展。从蓝图上勾勒了老村老寨老院子和美乡村新画卷和家的味道。

乡贤带动,树立美丽村寨“新标杆”。群贤至而百业兴,同心筑则新局开。在王家溪组美丽村寨建设中,退休教师胡高兴主动请缨,三次召开屋场会,上门各家各户摸实情做工作。既当发起人,又当设计师,既当理事人,又当劳动者,带头垫资5万元,筹集前期建设资金16.3万元,启动村寨建设。针对改厕、空心房拆除硬指标,胡高兴“刀刃向内”,从自家开始,该拆的拆、该整的整、该让的让,为村民树立了一根标杆。他还上门做有困难、有矛盾户的工作,出主意、做调解。从6月到9月近百天全天候投入到村寨建设中,白天在施工现场组织监工,晚上思考第二天如何安排工期。其妻子张德淑看着在胡高兴的带领下腊塘村的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主动担任起“财务总监”职责,每笔开支都记在本上,不定期在微信群和村部外进行公示,保证了每笔支出用在“刀刃上”。同时,自掏腰包,为附近工友免费提供中餐、送茶送水,送水果,两个多月的暖心付出,让前来腊塘村做事的工友体会到家的感觉。

群众参与,引领美丽村寨“新风尚”。在村支两委工作队、乡贤助推下,着力把群众意愿融入乡村建设之中。积极参与,真正实现了从“看客”到“主人翁”的转变,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王家溪组35户26栋房屋,每栋屋主贡献10个义务工参与公共区域建设,在外务工户按1500元/栋进行捐资并全部到位。该拆除的3栋老旧空心房、4个破旧猪栏、8间烂棚舍和12个旱厕全部应拆尽拆。空置的土地都被打造成小花园、小菜园、活动小广场,并连通主次公路、贯通排水、排污设施。除公共建设外,各家各户“攀比”进行自家庭院整治和建设,连通入户道路、水沟、院落硬化、美化,房前屋后做到“八整洁”。年迈七旬胡业建三次家庭会议出资翻新老木屋,整修后院、鱼塘。一直从事装修工作的胡生富不仅出资3万多元建设自家,还把女婿叫回家参与建设。他说:“一辈子装修别人家房子,也要把自家老房好好装修了。”长期住在县城的张春秀回家在庭院内栽种花草,开心地说:“城里一个家,乡里一栋花园别墅”……建设好的新画面在微信群、抖音平台上传开,回家的人越来越多,相互比美、热爱整洁、热心公益已在该村蔚然成风。(张建芳)

一审:孙晓萌 二审:周瑞峰 三审:周琦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Copyright©2007-2023
  • 京ICP备05064792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0808号
  •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10120170050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第209号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