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蓝山县:打造县域医共体健康“升级版”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周刊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近年来,湖南蓝山县依托全国首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为契机,着力构建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新格局,全力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健康“升级版”。

搭建“一个体系”,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组建以县中心医院为龙头、15家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的县乡村三级联通的医疗卫生体系,成立医管委和理事会作为牵头协调机构,建立高效决策、高位推动、高频调度工作机制。落实行政、业务、财务、人员、药械、绩效、医保、信息“八统一”管理,为协同发展提供保障。

抓实“三项改革”,构建惠民服务新格局。统筹药品集采改革,按照目录、采购、配送、支付“四统一”要求,实行医共体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配送,积极开展医保药品“免费配送健康快车”行动,开展“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服务,将“两病”用药和“特门”常用药品送到群众手中,实现群众用药“一贯通”。推行“打包支付”改革,建立医保基金“总额预算、费用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精细管理与成本控制。实施便民服务体系改革,将县级医疗、医药、医保等职能整合下放到乡镇、村级服务平台,推进医保经办“15分钟服务圈”走深走实,持续提高参保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织牢“三张网络”,构建基层保障新格局。建立全县统一“120”急救网络指挥系统,建成1个县级救治分中心、新建3个基层急救站,实施机构运行、人员管理、经费安排、电话受理、车辆调度、站点管理“六统一”,在全县铺开建立一张“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上下联动、快捷高效”急救网。建成15家医共体分院标准化“中医馆”,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全覆盖和中医远程脉诊,积极探索医共体内“中医处方流通”,实现“网上看中医”;建成“中医药特色诊疗中心”和“县医共体中药共享配送中心”,构建15分钟群众中医药便民服务网。坚持分检分诊、精细精管、严管严控原则,聚焦“保健康、防重症”目标任务,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慎终如始抓实“乙类乙管”各项防控措施,织牢疫情防控网。

推动“四个贯通”,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上联省市三甲医院,开展医联体深度合作。下派院长下沉专家对口帮扶分院,推动专家资源上下贯通。建立转诊服务中心,持续推进医疗次中心建设,开通分级诊疗“绿色通道”,促进双向转诊上下贯通。建立开放共享的胸痛、卒中、心电、检验、影像、远程会诊“六大中心”,实现信息统一、上联下通、同步诊疗、共建共享,开通远程会诊,让群众在“家门口”看上县内外“大专家”,实现能力建设城乡贯通。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基层“一类保障、二类绩效”“两个允许”政策,建立县医共体“人才池”,通过“岗编分离、依需定岗”,实现专技人才城乡贯通。

实施“五医协同”,构建综合治理新格局。深入推动医疗、医药、医保、医德、医风协同治理。推动党建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推行“清廉医院”建设,强化行业综合监管,整治医疗乱象,打造医共体特色鲜明的内涵文化,推动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和卓越服务,构建综合治理新格局。

配套“八大方案”,构建三级联动新格局。该县在永州市率先出台医共体专家帮扶、医师包村、转诊管理、医防融合等8个配套方案,财政投入专家帮扶资金1000万元,创新“政府出钱、专家帮忙”机制。深入推进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管理建设,推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和“六统一、两独立、一保障”村医管理模式,落实“一村三医”联合包村制度,实现“三师共管”家签履约服务,深入推动服务关口前移,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网络,实现“强乡、夯村、惠民”的目标。

通过三年医共体建设试点,该县医共体建设运行平稳,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医改监测指标持续向好,学科建设迅速发展,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高,群众“舍近求远”的就医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新的就诊格局初步形成。2022年永州市医改工作现场会在蓝山县成功召开,蓝山县被评为“2022年度永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地区”,入选“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优秀实践案例”,医疗保障工作荣获湖南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省内外40余个县市考察学习。(邓瑞宏 吴小勇)

一审:孙晓萌 二审:周瑞峰 三审:周琦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Copyright©2007-2023
  • 京ICP备05064792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0808号
  •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10120170050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第209号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