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金融·资本】中船股份:短期或面临巨大偿债风险

    《中国经济周刊》与和讯网联合策划《中报周评》

    张宏亮

7月28日,中船股份(600072.SH)公布了2013年中报,公司不出意料地出现了较大亏损,由去年上半年240万元的微利,变为今年1—6月6150万元的巨亏,每股收益也由去年同期的0.005元下降到-0.129元。

而市场早在今年6月份就已经有所觉察,公司股票价格由6月末的14元下跌到目前的8元左右。结合行业态势及公司的半年报,笔者认为正因其存在两个致命的软肋及四个外显的病象,才导致其处于目前的困境,同时也使我们对此公司的前景产生了一定的担忧。

软肋一:受上下游衰退夹击

中船股份是一家船舶制造企业,此行业完整的产业链为“铁矿石—钢铁—船舶配件—船舶制造—远洋运输”,由于世界经济处于低谷,远洋运输行业持续低迷,运费在低水平徘徊,运能严重过剩,导致远洋运输企业集体亏损。

以远洋运输龙头*ST远洋(601919.SH)为例,继2011年、2012年持续巨亏后,2013年仅一季度就亏损20亿,其他船舶运输企业与此类似,均告亏损。

船舶运输企业不景气,导致船舶制造等上游产业产能集体过剩。作为处于产业链中游的中船股份来说,其上游受钢铁价格影响,下游受远洋运输企业的需求左右。钢铁业濒临全行业亏损,运输业也难有起色,上下游产业深陷衰退,中船股份几乎不可避免地受波及。

软肋二:固定性费用过大致扭亏无望

以第一季度为例,中船股份的总收入为3.19亿,净营业成本为3.4亿,总营业成本为3.81亿。而其固定性费用支出较大,仅折旧、人工与利息三项费用就达到近9000万元。

在成本如此巨大的前提下,其市场份额若不能扩张,产销量和收入无法增加,就只能陷入亏损。按照目前的生产模式,公司继续经营只会亏钱,即使停工,每季也面临近1亿的亏损,今年公司首季亏损0.6亿或许已是最好选择。

具体到公司的财务状况上,该公司也存在四大病象:

病象一:购买大量存货挤占资金

作为制造业,需要购买一定的存货作为储备,以降低采购成本、保证生产、稳定供应,但购买过多存货会挤占资金,并具有较大的减值风险。

国际知名制造企业大多以零库存作为最优管理目标。而中船股份存货由年初的3.9亿,猛增到二季末的6.5亿,增长67%。仅存货一项,就占公司流动资产的一半以上,总资产的1/4多。

如此大的存货量,一方面造成大量资金积压;另一方面,这些存货面临较大的减值风险(若年末计提减值,按10%计,将至少减少6000万元利润)。

病象二:利息负担高企

中船股份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显示有货币资金2.8亿,同时存在银行短期借款0.5亿,长期借款2.6亿,长短期借款合计达到3.1亿。如此巨额的存贷款,使公司背上沉重的利息负担,本季度存货利息收入为280万元,但利息支出达到790万元。

经查,这2.8亿的银行存款既非定期存款,也不是信用证保证之类的其他货币资金,而大部分是可随时动用的银行存款。公司在存货充足情况下,保留如此大额的货币资金,另外一方面还大量借款,不免让人疑惑:是当下的资金管理不力,还是持有现金以防风险?

病象三:短期暗藏巨大偿债风险

截至去年三季末,中船股份的流动负债已达7.4亿,其中短期性应付账款已近5亿,一边是6.5亿的存货积压,一边是欠款5亿面临支付,对公司的流动性产生较大的冲击。加上应付票据、应交税费和银行借款,公司短期内将面临近7亿的支付需求。若银行信贷收紧,可能会使公司短期缺血,一夜崩溃。

病象四: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作为一家大型央企下属的上市公司,中船股份面临着决策效率低、市场反应慢、管理费用高的通病。一季度,管理费用高达3400万元,管理费用率达到10%以上,已经大大超出了一般制造性企业管理费用的均值(5%左右)。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不包括生产人员薪酬)占到近60%,达2000万元,其机构臃肿、人员庞杂、社会负担可见一斑。

(本文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副主任)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