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中式生活】池向东的二胡世界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宋明霞

一把静立着的二胡,一个看起来有些木讷的人,当他们邂逅,意境悠远的《二泉映月》便悠然响起,二胡仿佛有了生命,人顿时神采飞扬。

这是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池向东的二胡独奏。6月初的一个双休日,阳光和煦,清风徐来,我们在他的二胡世界里沉醉了。

  痴迷二胡

池向东从小就喜欢二胡。一个琴筒,两根金属弦,数根马尾,简单的组合就能拉出如泣如诉的音乐,这让池向东非常着迷。

“文革”时期,池向东到一个宣传队去编节目,赶巧遇到了技艺高超的二胡演员,他兴奋不已,如饥似渴地跟着学,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不仅入了门,还被挑选参加队里的二胡齐奏。遗憾的是,之后随着工作的变动,二胡一扔就是几十年。

5年前,他又迷上了二胡,从此,便不离不弃。

“只要不出差,只要正点下班,每晚7点到9点雷打不动地拉琴”,重拾旧好,池向东铆足了劲、用足了神,无论在家,还是在路上开车,只要有空儿,他就让二胡名曲萦绕在耳边,池向东甚至还想办法找到阿炳《二泉映月》的原声带,逐句逐段悉心体味。

“因为工作忙,没时间拜师,几个经典名曲全靠自个儿揣摩,然后生拉出来”,对此,池向东一度颇为自豪。

“一次去新街口买二胡,当着琴行老师的面拉起来,开始居然没被发现是野路子,后来当然就露出破绽了。接着就是虔诚地拜师,扎扎实实地练基本功,定期去交作业”。拜师学艺,每日习琴,几年下来,池向东的技艺大有长进。

在中国烘焙业内,池向东颇有名气,大家都很尊敬这位长辈。今年年初的行业年会上,有人希望他弄出点动静来,他一口答应了。

上台落座,一曲《良宵》,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那悠远浑圆的音色,起伏跌宕的旋律,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从指法到弓法,从音准到节奏,什么揉弦、换把、长弓、快弓,绝不是那种野路子,颇有点学院派的味道。

一个人表达自己有多种方式,能用一种音乐来自如地表达内心世界,那种畅快,无以言表。池向东儿时的梦,终于在他耳顺之年实现了。

静观自得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就已出现。当时,中原地区将西部、北部各民族统称为胡人,胡琴就是从胡人那里传来的一种乐器。

“月饼也是始于唐朝,那时,月饼叫胡饼,与胡琴都是外来品,至今已上千年。如果说月饼是舌尖上的中国,那二胡就是指尖上的中国。”把月饼和二胡相提并论,记者还是首次听说。

《良宵》、《月夜》是池向东最喜欢的两首曲子,每每在月圆之夜拉起,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一本全唐诗,几乎处处见月,似乎只有月亮才能给人以灵感。唐以后,宋元词曲中的明月更加华美凄清,这一脉相承的月亮情结,揭示出中国文化的柔性倾向,期望光而不耀致中和,喜欢月光似水而长存。中国人的审美、情态、思维,全在那轮月亮的涵盖里,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月亮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池向东也自有他的体悟。

月饼被称为国饼,也是北京稻香村最受消费者青睐的节令食品。从月饼到月亮文化,池向东潜心研究了多年。

“别的节日喧嚣热闹,唯有中秋,宁静深远”,池向东倡导国人在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圆月下静思,荡涤心中的浮躁。

还记得我们在2010年4月的一次对话。

“人说北京稻香村有点傻,您怎么看?”

“无非是经营上不合时宜。人家都抢着上市圈钱,挣大钱,挣巧钱,而我们就知道捏饽饽、煮肉,挣辛苦钱;无非是做人不懂随大流,做事一根筋、认死理、太执著”。

稻香村人甘于傻、乐于傻。不久,池向东还为此撰文《傻子背后有尊佛》。

高天明月,静观自得。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离不开天的象,二离不开人的吃,天人关系是打开中国文化大门的钥匙,而食品文化正是天人关系的结合点。从这一点出发,池向东进一步思考企业的本质。

人们常说做企业就是为了挣钱,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本质,可事实证明,抓住这个本质去做企业的,有很多挣不到钱,甚至一朝倾覆。在这个“盈利本质论”的指导下,有的算计自己的员工,有的欺蒙自己的客户,有的压榨自己的供应商。为此,池向东提出“价值本质论”。

“价值本质论”认为赚钱不应该是做企业的本质,企业的终极追求应该是为顾客和社会创造价值,因此,做企业首先要把顾客放在心里,一切为客户着想;同时关心员工成长,为员工创造价值;此外,还要支持供应商和经销商,帮助他们进步,打造一条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链。

“这样的企业想不赚钱都难!”池向东自信地说。

池向东很喜欢庄子的一句话:“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找到做企业的本质,回归做企业的本质,才能见利而不动心,才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卓越职业追求。于是,北京稻香村就能保有短缺年代才见到的节日排队购物景观,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年代才能波澜不惊地把握自己,才有了顾客对这个食品老字号的信赖和尊重。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