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上海自贸区试点激发改革红利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据报道,上海自贸区试点有望于5月底、6月初完成具体方案并上报国务院,最快今年下半年即可正式挂牌运营。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而自贸区试点建设,应时应地地找准了改革继续向前推进的突破口,其预期中的红利起码包括:

首先,自贸区试点建设有助于上海率先转型。这主要体现在:上海人均GDP已经在2008年跨过1万美元门槛,经济总量则已经在2009年与2010年分别超过新加坡与香港地区。依据国际经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经济增速将会明显放缓,如新加坡从10.1%降到5.3%,韩国从9.6%降到5.2%,上海也并无例外地开始进入新一轮发展瓶颈期。

上海率先遭遇的发展瓶颈主要有两点:其一,上海以往发展模式与国内其他地区并无不同,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区别则在于,经过多年领跑,上海投资密度已经高达每年每平方公里一亿元左右,因此,其土地、资源、环境约束已经不允许继续沿袭投资拉动型发展模式;其二,以上海为代表的先发地区并不能排斥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中的欠发达地区逐渐加入竞争者的行列,更有甚者,伴随先发地区商务成本不断上升,其在起步阶段因地理位置而拥有的竞争优势反而会逐渐退化为竞争劣势。

突破瓶颈的唯一途径是着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转而注重高级要素的培育和投入。自贸区试点建设正可进一步发挥上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进一步撬动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相互促进、联动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通过以开放促改革,推进上海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全方位的先行开放和管理制度创新。

其次,自贸区试点建设有助于引领中国经济全面转型。这主要体现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领头羊的上海能否顺利实现经济转型,预示着身处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能否在更大范围内、更长时期内保持经济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是一个大国,不同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因此,通过先发地区拉动后发地区递次起飞的“雁阵模式”仍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只不过,在中国经济全力打造升级版的新阶段,过去主要通过产业转移进行联结的“雁阵模式”,也将相应升级至中心城市辐射外围城市,以及先行先试地区创新示范与推广的更高版本,而自贸区试点建设,正合中央对于上海“四个率先”新要求,必有助于推动完善全国一体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

当然,自贸区试点建设必有风险,尤其是在离岸金融监管领域,但是,这就如同若无当年深圳、浦东大胆探索,何来此后全国改革开放大好局面?因此,希望自贸区试点建设不负嘱托,砥砺奋进,为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多多激发改革红利。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