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楼市一调就变,未必是好事

楼市调控,最重要的就是摸清中国楼市的基础数据,包括中国住房的总量、住房结构、房价、收入情况等等,否则无法避免“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潜在风险。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刘德炳

俗话说“平静的水面最可怕”。尽管不像以往那样呈现出成交高峰时的热闹喧嚣,但目前有些安静的中国楼市仍然值得警惕。在结构性的住房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以限为主显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购买动力依然存在,并逐渐积蓄能量。

好的政策譬如好的裁缝,只有先量体才能后裁衣,目前当务之急是逐步摸清楼市真实的基本面,并制定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疏堵结合,才能避免盲目调控,渐渐化解中国房产经济的顽疾。

  楼市多指标迅速变脸

3月调控新政一出,4月全国楼市应声变脸。与今年2、3月份房地产中介公司员工忙忙碌碌的签单相比,今年4月和5月初大多中介店面都门可罗雀。

整体看,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其4月份监测的43个城市中,超过八成城市住宅成交量环比下降,降幅最大的是丹东,达到65.5%;其次是北京,环比下降56.6%。另外,广州环比下跌50%,上海环比下降36%。

成交下降的另一面是库存上升。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4月重点监测城市库存去化明显低于3月,除少数城市库存量减少外,其余城市库存均增加。

由于变化相对滞后,房价通常很难在短时间内从上涨转为下跌,但房价上涨的速度也应声下降。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对100个城市新建住宅的调查,今年4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098元/平方米,环比3月上涨1.00%,但涨幅比上月缩小0.06个百分点。其中76个城市环比上涨,24个城市环比下跌;与3月相比,4月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增加了8个。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表示,自新政出台以来第二个月,城市住宅的交易量、存量、价格等几个主要指标均出现明显变化,这表明“国五条”确实起到了抑制楼市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严跃进进一步指出,3月份出台的“国五条”以及各地出台的调控细则,一方面增大了交易成本,进一步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市场预期。新政实施的效力显现、需求提前得到透支,形成4月以来成交疲软的态势。新政效力的继续释放,以及各地差异化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将促成未来数月成交量继续有所调整。

强压下的反弹风险

从各地落实中央调控政策来看,目前的市场变化透露出明显强行抑制市场的痕迹。

5月1日,深圳开始实施商品房预售价格备案办法,这是对此前深圳调控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办法规定,房企在商品房预售过程中,价格调整幅度超出最近一次备案价格一定幅度时,应备案变更。同时,广州、北京也在执行房价指导措施,一线城市对房价的直接干预进一步加剧。

而在土地市场,由于地方政府推地的动力和信心不足,最近上市的优质土地数量大为减少。据了解,一些地方在今年一季度大量推出土地,不乏优质地块,甚至一天成交的土地超过10宗,但进入4、5月份,土地市场则是异常冷清。

这些措施反映到楼市上,也给市场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是开盘数量锐减,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信息显示,4月北京拿得预售许可证的项目只有13个,处于历史低谷。另一方面,面对地方政府的种种调控措施,开发商变换着手法来应对。北京万科长阳半岛销售员介绍,本来万科房山项目计划以2万元/平方米左右的价格上市,但由于限价等因素,开发商将房价降低,但是增加了2000元/平方米的装修款,以此实现平衡。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整体来看,目前各级调控政策还是以堵的成分居多,不可否认,限购、限价等政策确实对抑制楼市投机投资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在某些方面过度扭曲市场反而挫伤了买房的积极性,甚至蕴藏了反弹的动力。

比如目前在一些地方执行的认房(借款人家庭的住房数量)又认贷(借款人的贷款记录)措施,对于一些之前贷款买房如今又要换房的家庭而言,首付和贷款比例的提高,不仅增加了买房人的负担,而且滞后了购房需求的释放。

据21世纪不动产北京区域总经理寇海龙介绍,无税房最近一个多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但价格也随之走高。北京某区域的代售免税房业主普遍将现有房价上调了10万元左右,部分业主甚至将自行核算后的税费再次叠加在房价上,让原本就不低的房价更上了一层楼。

严跃进表示,“当前楼市的集体沦陷,是入市观望情绪支配下的一种蛰伏现象,因此更应理解为是一种短暂的市场行为。今年4月份及1—4月累计成交量同比增幅均表明,市场需求并未消失,持续增加仍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因此,新政打压下,仍应警惕楼市需求从沉默转变为爆发的可能性。”

摸清中国楼市的基础数据最重要

严跃进认为,针对当前的楼市动态,应该疏堵结合,增加疏导的成分,对楼市的各种需求应区别对待。只有强化“疏堵排漏”的需求引导模式,新政下的楼市才可能出现健康的成交环境。

为此,严跃进建议:一要疏导,即使对于不同性质的刚需购房者,也应引导其在不同产品、不同区域等方面进行分流;二要围堵,对于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伪造居住证、更改工作年限等违规手段,应予以打击,从而防范各类规避楼市监管的购房行为;三要排漏,基于刚需购房者多样性的考虑,应注重挖掘和发现各类刚需的“死角”,尤其是在既有条件下无法享受政策的特殊困难者,从而减少新政给部分刚需购房者造成的误伤。

其实,无论是中央颁布的“国五条”,还是地方出台的调控细则,已经越来越注重疏导市场需求。这突出表现在各级政府均要求增加土地供应、加快保障房建设等方面。目前北京等地正在大力落实相关政策,来自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今年北京拟安排住宅用地1650公顷,其中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800公顷。截至4月底,北京累计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357公顷,已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45%。

但是,无论是疏导是围堵,其效果仍然有待商榷。本轮调控始于2010年,至今一系列调控措施出台执行三年多,无疑调控确实有些成效,但在一些地方,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房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

中房协一位副会长表示,调控政策很多是针对临时出现的具体问题而出,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楼市政策会经常出现各种变动,不具备系统性,而中国房地产业关联重大,系统性较强,所以持续的调控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归根结底,目前中国房地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

其实,就疏导或者围堵而言,楼市调控无非是力度、方向两个方面,而最终决定调控力度和方向的,就是中国楼市当今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基本情况。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要做好长远发展规划,最重要的就是摸清中国楼市的基础数据。包括中国住房的总量是怎样的?住房结构是怎样的?房价、收入情况是怎样的?全国及重点地方的住房缺口和长期土地供应有大多?房地产数据的传输、集纳、分析进展如何?加强房产信息化建设,执行情况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好,才能最终避免楼市调控中出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情况。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