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国企补贴切勿过滥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随着A股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披露完毕,众多企业名目繁多的政府补贴浮出水面,其合计金额不仅再创历史新高,而且其中七成投向了国企。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取非公企业高度集中,并且境遇相对还算较好的创业板公司作为参照。年报显示,2012年全部355家创业板公司(其中337家为非公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247.6亿元,而主板上市公司中“输血”最多的10家国企,去年获得的政府补贴合计达到225.42亿元。

当然,上述对比毕竟只是视角之一,判断国企补贴是否过滥,尤其还需重视以下重要事实,具体来说就是:

其一,国企补贴中的相当部分来自各级地方财政,而中国的地方政府由于存在显而易见的横向竞争,很容易倾向于竞相通过非理性补贴,以求吸引更多企业、更多投资。如,常年仰赖巨额补贴的航空企业,在全国90%中小机场亏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依然热衷于抢建机场的可预见后果,几乎就类同于争着抢着向航空公司“送钱”。

其二,即使排除掉地方政府政绩冲动等主观因素,政府很难低成本观察到被补贴企业,尤其是组织架构及业务编成极为复杂的大型国企真实的经营状况。如,近年连续获得最多补贴的“两桶油”(中石油与中石化),由于旗下开采板块与炼油板块独立核算,中间通过国际油价进行结算,因此早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己永远都能处在‘亏损’之中——国际油价下跌时,采油板块在亏损;国际油价上涨时,炼油板块又亏损了”。

其三,年报披露的政府补贴其实只是较易观测与量化的显性补贴,而国有企业所能享受到的隐性补贴更是巨大。如,有报告估测,中国每年因行政性垄断而引致的福利损失可能超过1万亿元,再如国有企业获得的融资额不仅占比远超其贡献率,而且利率显著低于平均水平。

国企补贴过滥如此难以规治,而至于其危害,除了多少还算有迹可循的税款损失外,更隐蔽但又更要害处起码包括:其一,进一步加剧国企本就难以根除的预算软约束,由此更不利于其本身效率提升;其二,进一步鼓励国企着力维护垄断地位,并且客观上继续“挤出”非公部门,由此阻滞市场力量发育壮大;其三,进一步“迫使”地方政府参与“优惠竞赛”,由此导致产能过剩愈演愈烈。

以上所述诸多危害兹事体大,不可不防。但现在的问题是,迄今为止,我们对于所谓自然垄断性行业与战略性行业的理解还有很多歧见,而至于解决之道,战略性的方案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技术性的方案则在于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财政预算,迫使其支出逐步转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硬性目标约束下。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