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将成常态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财政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收入9608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828亿元,同比下降5.2%。

上述数据相比过往尤显突兀。众所周知,起自1994年分税制施行以来,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财政收入增速长时期、大幅度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在2007年到达峰值(当年财政收入同比增幅达到32.4%)。此后,虽然受到2008年起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全国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但2008—2012年间年增长幅度仍分别达到19.5%、11.7%、21.3%、24.8%以及12.8%。

不过在此过程中,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已露端倪(2008年10月,2012年8月、9月,中央财政收入也曾出现过负增长),今后,中国财政收入低速增长,甚至个别时期负增长的现象将成常态。究其原因是,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的战略取向,也已逐步替换为寻求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未来时期财政收入在经济增速略为放缓的情况下,还能继续保持超常规增长吗?

探究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追溯过去财政收入超常规增长的驱动因子,不过很可惜,这些因子有些已经效力渐衰。一般认为,起自分税制施行以来,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收管理是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之所以能够促进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则有赖于中国现行税制问世之初,就已预留下可资深挖的征管空间。但现在的问题是,这种主要来自于高税率的征管空间,留存的余地已经不大。

除开部分因子效力渐衰,另有部分因子置身变迁后的环境,反而成为财政收入缩减的“诱因”。这主要因为中国的税制设计存在显著放大效应,如增值税与营业税之间、营业税不同税目之间存在重复征税,而这种放大效应放诸宏观经济景气时段固然有助于税收超常增长,但是一旦经济增速出现回落,或者重复征税尤为严重的特定行业出现衰退(最为明显的例证就是房地产行业),又很容易导致税收增速加速下行。

其实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既难以避免,又未必不是好事。在此之前,财政收入连年超常规增长固然总体利大于弊,但其弊端毕竟也在不断积累与暴露,因此,当下真正值得警惕的苗头应该是,不要因为已经习惯于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就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地竭泽而渔,如不当征收“过头税”,再如掉头求助“土地财政”,等等。合理的应对之道,还是应该像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的那样,“在‘站稳脚跟’的同时,把更多力气放到升级上来”。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