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谁让汽车成为杀手?

让中国汽车消费者在维护权益时感觉到软弱无力的根本,还不是政策与标准的不完善,监管部门职能的缺失才是所有问题的核心。

张志勇

2013年对中国汽车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不能平静的年份。继大众汽车宣布DSG双离合变速箱召回,江淮汽车生锈门,奥迪、宝马、奔驰三家豪车公司使用沥青阻尼片,北京现代使用铁皮油箱之后,更多更严重的汽车问题接踵而至。

近日,央视的一项涵盖在中国车市销售的32个汽车品牌的调查显示,许多汽车厂商所生产的汽车产品中含有的强致癌物——多环芳烃的总量已经超越了国际社会规定的标准。

各种各样影响消费者安全、人身健康的汽车问题,让人震惊,继而愤怒,最终却是无奈。到底是谁制造了这么多的汽车杀手?

我们今天看到的种种汽车安全问题,种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问题,有些是消费者自己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但有些根本就不是消费者所能感知到的。

如果不是媒体曝光,有多少消费者会认识到,那些给他们带来极高身份与地位优越感的豪车品牌,会使用对人体有危害的材料呢?又有多少消费者知道,自己每天触摸的方向盘、屁股下的座椅、脑袋后面的头枕,会含有强致癌物呢?但即便是作为汽车行业有力监督者的媒体,也经常处于自身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纠结之中。

大众汽车DSG问题已经存在多年,2012年“3·15”前后,几乎所有的媒体出动,炮轰大众汽车。然而大众汽车仍然能够“岿然不动”。直到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强力介入,大众汽车才不得不宣布将问题车型召回。

德国的豪车三甲占据了中国豪车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然而其在阻尼片中使用沥青却揭开了其国内外双重标准的黑暗。中国汽车消费者在享受着这些豪车企业所谓的上帝般服务的同时,却在被这些豪车产品进行着慢性的健康伤害。

最近一段时期,自主品牌做大做强一直是政府的目标,政府公务用车向自主品牌倾斜就是其中一项力挺自主品牌汽车的重要举措。但是,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不自重、不自爱、不自强的伤害消费者的做法,又如何让自主品牌取信于民呢?

也许,有些汽车企业强调某些所谓的产品问题并没有违反有关中国汽车生产的相关政策标准,比如《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就没有规定所谓的多环芳烃的含量限制。固然政策标准有待完善,但是车企如果知道某些物质对于消费者有健康危害却无视问题的存在,道德良心何在?

中国汽车产业相关的各种政策确实应该好好进行一下彻底的梳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壮大汽车产业,增加国民收入是整个汽车产业的核心。但是今天中国已经踏进了汽车社会的门槛,政策必须要做出根本的转变。将过去以汽车产业发展为核心的政策设计,彻底转向以汽车消费者为核心的政策设计。

中国汽车产业固然要继续做强,但是这种做强必须不能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这种做强必须建立在维护消费者利益为核心的基础之上。

最让中国消费者在维护权益时感觉到软弱无力的根本,还不是政策与标准的不完善,监管部门职能的缺失才是所有问题的核心。

让监管者受到监管,让监管者受到问责,才能根本杜绝汽车杀手的存在。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