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尚德,忽视产品竞争力的失败

  未来市场的竞争,利润空间都将集中于高端产品。没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企业,做大的后果可能就是步尚德电力的后尘。

唐骏

最近,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整。3月15日到期的5.41亿美元可转债与高达35亿美元的总债务,成为中国企业史上最大的债券违约和最大上市公司破产事件。同时,针对尚德电力创始人施正荣涉嫌关联交易的调查也将展开。身处曾风光一时的光伏产业,尚德电力和施正荣今天却面临着这样的处境。

过去几年,为了把光伏产业做大做强,在与日本、德国的企业角逐中获胜,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太阳能行业,地方政府也给予了很多土地、税收和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导致名列中国前五位的太阳能控制板制造商的生产能力翻了一番,造成了生产能力大量过剩的局面,使得太阳能行业遭遇价格暴跌,处于负债累累的困境。

很多做企业的一心想做大做强,于是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盲目扩张,太关注市场占有率而忽视了产品竞争力和公司利润率。其实,在没有用户粘性的行业里,想占据市场份额并没有太多经济价值和实际意义。一些国外的优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加大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市场竞争力并通过技术等手段降低成本来提升自己的利润率。

中国在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中本来就处于后来者的位置,除了价格优势外不具备太强竞争力,却花太多资本去重复规模生产,产品和技术水平都没有大幅提高,利润率不高而导致产业十分脆弱。

这其实是中国全产业面临的问题。如,我们可以生产汽车,但很难生产高档汽车。这不是品牌问题,而是核心技术不过关。一辆轿车需要100多个大小轴承,中国也有3000多家轴承企业,高精度或高强度的轴承却都需要依靠进口。中国有大小几百家生产油漆的工厂,却没有一家的产品可以满足高端车的用漆要求。发动机、变速箱、电点火系统和车体材料等核心技术和部件更需要进口,可见中国离能生产出一流汽车的路还很遥远。这是中国产业的一种悲哀,也是我们太注重产能而不注重技术提升的必然结果。

中国是大国,不能满足于别人能生产什么我们也能生产的“温饱”门槛。未来市场的竞争,利润空间都将集中于高端产品。如果产业结构不调整,不加大技术研发,只是一味追求表面的产能和规模,最多也就是维持生存而已。

同样,地方政府扶植本地企业的最好办法,不应该是通过资金放贷鼓励企业圈地做大,而是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竞争力来提高利润率。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在做大时还能做强。没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企业,做大的后果可能就是步尚德电力的后尘。

同时,作为企业本身,不应该盲目做大,不然就会在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产业中带来产能过剩。这样的局面光伏发生了,风能也出现了,液晶也快来了……一个又一个行业留下惨痛的教训。

尚德电力的遭遇在中国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不改变我们的思路,中国的产业很难有更大的发展。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