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八成航运企业亏损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赵明月

今年以来,反映航运业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一直在700余点的波段萎靡震荡。

BDI反映了主要航线的运费行情,是航运业的风向标。中国船东协会副会长张守国认为,BDI至少要达到2500点,航运业才有望盈利。

从2012年初,BDI的走势像瀑布一样倾泻直下,从2011年底的2000点,最低跌到600余点。

Wind数据显示,从1月21日至2月5日,BDI已连跌11个交易日。业界普遍认为,航运业2013年前景将会持续低迷。

国内航运企业八成亏损

除去反映行业大势的BDI,接连亏损的企业亦是航运业逼近严冬的表征。

行业龙头中国远洋(601919)和中海发展(600026)先后发出盈警,前者更注定连续两年稳居A股“亏损王”之位。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14家航运上市公司(以申万行业分类)中已经有11家披露了2012年年报业绩预告,其中8家航运公司业绩不佳。

其中招商轮船(601872.SH)、中远航运(600428.SH)均为“预减”,预计净利润下滑50%;中海发展(600026.SH)“首亏”,预计净利润下滑100%,宁波海运(600798.SH)、中海海盛(600896.SH)也预告“首亏”;海峡股份(002320.SH)预告“略减”;中国远洋(601919.SH)、长航凤凰(000520.SZ)预告“续亏”。

据业内人士分析,2011年,大约有70%的国内航运企业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这个数字超过了80%。

灾难性过剩

中国航运企业为何集体萎靡不振?国际著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那句“一切经济现象都是供求关系”,恰好解释了这个问题。

“整个航运业进入冰川期,究其原因,就是运力过剩。”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真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欧债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国际贸易降至冰点,这只是影响因素之一。运力过剩是行业低迷的主要原因。”

四五年前是航运业最兴盛的时光,当时船只紧缺,航运业完全是卖方市场。

“2007年,当一艘日成本在1.6万美元的船舶能租到20万美元,利润超过1000%的时候,大家都疯狂了。做衣服的、做电器的、甚至卖菜的小商贩都把资金投入航运业。”一位从事航运业12年,现在香港一家航运公司任职的操作经理告诉记者。

有数据显示,在2006—2008年间,根据货物增量,船只每个月的正常产量应该是800万吨载重,但实际上,当时的月产量却达到了1300万吨载重。

以超大型油轮(VLCC)为例,中国远洋在2007年只有3艘,现在已有20余艘。

“在航运市场上,你的实力越强,在运价上就越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买船说白了,就是为了提高竞争力。”一位长期关注航运市场的投资者告诉记者。

航运业的大跃进导致卖方市场迅速转变为买方市场。据媒体报道,在2013年1月间,VLCC的过剩运力已超过200万桶,总运力比实际货运需求高出24%,为去年9月以来最大。

自2012年以来,“每年航运运力的增长速度都在15%以上,而需求的增加却不超过5%。”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总经济师贾大山表示。

于是,亏损不可避免。“船舶日租金从20万美元跌到现在的六七千美元。航运公司仅够维持船上运营开支,连折旧、银行利息甚至是公司的行政开支都不够。”上述操作经理告诉记者。

运力还在增加

展望2013年,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航运业前景仍不乐观,因为全年将有大量新船交付,而货量的增加有限。

欧洲海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发表报告指出,继2012年全球集装箱船舶数量增长7.2%之后,2013年的预计运力增势会更加凶猛,将达到9.8%。而2013年的全球集装箱船需求预计仅增长4%~6%左右,且由于受欧洲经济危机拖累,亚欧航线运力需求量有可能会下挫,令总体形势雪上加霜。

航运业资深媒体人齐银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的整体形势还会继续下探一些,因为没有足够的货量支撑运量迅速复苏。”

寒冬中航运业该何去何从?“航运衰则拆船兴”是不变的规律,拆解旧船一直是解决运力过剩的有效途径之一。

拆船企业的经营模式是购进旧船,拆解废钢后出售。但废钢价格“倒挂”导致很多拆船企业“拆不起”。今年废钢价格一路走低,大大超出拆船企业的预期,致使很多前期购买的旧船价格高于当前的废钢价格。

“拆船老板无钱可赚自然会影响拆船进度,进而影响航运业的复苏。”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服务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逸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除被动等待拆船,一些航运企业,尤其是一些资本实力雄厚的上市企业,能否通过多元化运营,及时调头,驶向另一片利润蓝海?

“因为航运业是周期行业,总会有出头之日,航运企业能做的就是熬过周期,然后在日子好的时候未雨绸缪。”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在航运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如何救助这个行业也被政府提上议程。据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就航运企业应如何应对当前的市场危机、需要国家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和政策进行研究,研究和评估结果已经上报国务院,并在做进一步的研究。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表示,目前各部委正在研究具体政策,会在围绕运力结构调整、淘汰老旧船、税收体制改革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另有知情人透露,近两年航运业央企不断呼吁出台行业救市政策,预计相关政策将在今年第一季度末见分晓。

在拯救航运业的政策具体细则出台之前,业内人士对此有何关注和期待?齐银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业内普遍的担心就是,国家出台的拯救政策会主要偏向国有航运企业。而航运作为一个全球化、市场化的行业,中国的民营航运企业影响也不可小觑。我们希望政府的拯救政策能够把民营企业的利益放在考虑范围之内。”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