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睡城”、“堵城”变产业新城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勇︱北京报道

“不仅是人要住进来,住进来还要有工作,有工作干之后,还要让他生活得好,还得有商业、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要构建社区。”这是华夏幸福基业(600340.SH)在县域产业新城建设中的实践理念。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实践》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县域GDP总和占全国GDP总量的49.8%,撑起半壁江山。

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县域经济需要“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来推进产业升级,而产业新城模式被认为是“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华夏幸福基业副总裁张亦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华夏幸福基业一直注重产业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对产业新城模式做出探索,目前建设的多个园区正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县域工业一定要进园区”

报告指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四个问题:一是县级政府掌握的资源有限,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二是产业“低、小、散”问题突出,未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三是产业发展中“拼资源”、“拼排放”现象普遍,资源环境压力大;四是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现有发展模式难持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认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弱的一环就是环保。

上述报告显示,与城市比较,县域经济更加粗放,生产技术和工艺落后,导致县域工业发展往往需要比城市工业耗费更多资源,产生更多排放。有些政府为了鼓励外来企业进驻,给出的优惠政策甚至是“公司成立5年内前两年免征排污费,后三年减半征收”。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县域经济发展要依靠工业,但过去没有完善的规划,工业发展想到哪儿就到哪儿,造成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局面,既浪费了土地,又污染了环境。“县域经济发展工业,一定要进入园区。”他说。

  变“睡城”“堵城”为产业新城

当前,很多县域为了发展经济,工业园区、开发区已如雨后春笋般呈现。但这些园区真的实现了良性发展吗?

肖金成曾对开发区做了全面的调查,发现很多开发区内产业单一,白天很热闹,晚上却一片沉寂,被称为“鬼城”。他认为,开发区不能仅发展工业不发展商贸居住。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表示,要破解“鬼城”困局,就要实现产业园区与城市县区互动融合,产业跟城市集聚空间、休闲空间、生态空间结合起来。

在报告中,这种产业与城市的良性融合被概括为“产业新城”模式,即以产业为先导、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的新型城区(镇)。产业新城不是睡城、空城和堵城,而是具有产业支撑、人口适度集聚和空间合理开发的区域载体,推动实现城乡要素有序流动,产城互动融合和城乡协调发展。

华夏幸福基业在环北京的固安、大厂、怀柔工业园区以及无锡、镇江产业园正在进行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