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六大误读

陈思进

近日最引人注目的财经新闻之一,是德国央行--全球第二大黄金储备国央行--突然宣布将从纽约美联储运回300吨黄金、从法国运回374吨黄金。

尽管德国官方有好几个版本的解释,但我认为,无论从黄金的规模,还是决策的范围和时间来分析,德国此时这样的举动,反映出德国对美联储和其他央行的不信任,是德国这些年来对欧美货币宽松所产生的强烈反应--可以说是忍无可忍了。因为,欧美金融界都知道:“In Germany Debt Is Equal to Guilt”,意思是,对于德国人来说,借债好似犯罪,即使有再多的理由都是借口!

德国央行的举动,无疑在提醒我们,美国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像许多人以为的会一直宽松下去,否则现在是运黄金回国,再继续下去,就是美国国债无人问津了。笔者认为,这些年来,大家对于美国的货币政策有很多的误读,挑几个最常见的谈一下。

1.以为货币越宽松,企业就越肯花钱,从而降低失业率。但事实上,美国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已破了历史纪录,就业问题已发展成结构性的问题。

2.以为美国可以无限印钞(借债),而事实上一旦走到一个节点,其主权评级就会相应下调,到时再发行国债的难度也将增大,那么靠借贷消费的美国经济也会更快进入通缩状态。因为低利率和QE恰恰会激发通缩,长久的低利率和通缩最终将会“形影不离”,像日本那样。

3.以为低利率和QE会降低储蓄,逼出百姓的储蓄来消费。其实货币越宽松,百姓知道经济不稳定,就越担心工作的稳定性,更加不愿消费,这反而会刺激储蓄增长。于是,企业业绩随着销售减少而下滑,随即进入通缩循环。这类救市正可谓“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4.以为美国会长久肆无忌惮地超发美元。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这是美国人“奋斗”了近一个世纪才获得的!储备货币给美国带来了无穷益处,而要保持储备货币地位,首先就是“信用”,而信用的首要基础就是“值钱”。美国会为了逞一时之快而随便印钞,最终伤及美元吗?

    5.以为美联储的QE是在开动印钞机稀释货币,以制造通胀来刺激经济。事实上,美联储这4次QE,再加上twist(扭曲操作),其M2(广义货币)并没有增加多少,由于美元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货币一样,是“债务货币”,准确地说,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债务货币化”。所以,单美国国债就高达16.4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美联储的负债表也已高达3万亿美元!而这些债务是要偿还的,不会无缘无故地蒸发掉!

6.以为货币宽松所引发的通胀会伤害穷人。其实,美国穷人属于月光族,没有存款,更没有资产,特别是那些靠救济的穷人,无论如何政府都会让他们吃饱穿暖。至于富人,原本就富了,无论从通胀中得益抑或财产缩水,只是账面上的数字而已。受通胀伤害最大的是中产阶级!

欧美日的货币宽松并不是线性增长,而是几何级数的增长。美国负债、货币宽松的临界点已经快到了,离游戏终结的那一天,其实已不远了。难怪美联储前些日子提出,将在今年停止QE3;而奥巴马在第一任期最后的记者会上,就正在谈判的提高国债上限和减少联邦支出的问题明确宣称:美国决不是一个赖账的国家!美国不能再这样借债消费下去了……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