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黄胄陶瓷作品“拓彩”再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宋明霞

如果已故国画大师黄胄在陶瓷上挥毫泼墨,那将会是怎样的气魄?

2012年底,这个想象成为现实。

2012年12月28日,北京炎黄艺术馆,“黄胄陶瓷艺术品展”拉开帷幕,黄胄先生的66幅作品通过一种新型工艺跃然于不同形态的陶器上,清新、灵动地再现了黄胄作品的原创魅力。

由于陶瓷自身的工艺特性所限,一个善于在纸上耕耘的画家想要在陶瓷器具上挥洒泼墨并不容易,而作为载体的陶瓷本身也存在空间狭窄、艺术表现力薄弱等缺陷。

历经三年,华光陶瓷成功研发出高科技制瓷装饰工艺——“拓彩”。这一技艺使得画家不再受制于陶瓷材质表面生涩、颜料流动性差、平面与立体之间差异、器形千变万化等因素的限制,从而能够在陶瓷上自由流畅地进行创作。

在本次展览上,黄胄先生笔下的人物、花鸟、动物等形象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华光陶瓷专利产品——华青瓷之上,实现了单纯平面画卷所不能企及的立体感和流动感,达到了既忠于原创又可以使原创作品更加鲜活、灵动,提升艺术美感的效果。

华光陶瓷董事长苏同强介绍说,拓彩在陶瓷艺术上的创新应用是华光陶瓷的全国首创,这项技术通过严密精细的图案画纸制图工艺,加以反复比对、色彩填充、多次烧成,实现了对原作的逼真再现。

在“拓彩”工艺的支撑下,陶瓷艺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打开了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黄胄作品陶瓷艺术品的出现,开创了中国艺术陶瓷的先例。

八十高龄的黄胄夫人、炎黄艺术馆理事会理事长陈闻慧对于这种国瓷与国画和谐相融倍加赞赏:“黄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有过一些陶瓷作品,可惜都在运动中被毁掉了。今天其画作与陶瓷的融合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他当年的创作!”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认为,陶瓷与国画相结合的传承创新,使得陶瓷艺术的空间豁然开朗。他用三个“第一”来评价“黄胄作品陶瓷艺术展”,即国内第一次将国画大师的代表作完美再现于陶瓷之上,也是当代陶瓷第一次实现对国画艺术形式的深度引入,同时标志着华光陶瓷“拓彩”工艺制瓷技术第一次实现了在陶瓷艺术创作上的成功运用。

在展览首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为这些艺术品欣然题词:“火印丹青,大美无限”。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