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中国农村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从整体趋势来看,相对于城市的繁荣,中国农村将会一直陷入相对衰败之中。其主因就是目前的城乡二元制度,它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单向地把农村资源抽向城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风田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意义重大,一方面要对过去10年进行总结;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对未来10年进行谋划。会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战略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从一个更长远的视角来看,中国农村经济的未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四个趋势:

一、长期来看,中国农村将陷入相对衰落。

有人认为,近年来国家“三农”的投入不断加大,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农村经济理应走向繁荣。例子也很多,如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农村城市已连成一片,城乡差距缩小;如浙江横店、江苏华西村等超级村庄。但这些村庄毕竟只占中国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中西部农村正陷入“空心村”状态,年轻人外出打工,主体居民是妇女、儿童、老人。近十年来,中国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工农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逐步愈拉愈大。所以,从整体趋势来看,相对于城市的繁荣,中国农村将会一直陷入相对衰败之中,而主因则是城乡二元制度,它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单向地把农村资源抽向城市。

目前中国城乡收入、公共基础设施差距太大,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能够享受到的公共品服务很少,巨大的城乡“势差”更加剧农村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大量单向地流入到城市,农村失血比造血多,长此以往,中国农村只能越走越衰落。

二、未来中国农村的生产方式将面临巨大调整,从目前的半截子产业化变为全产业化。

近年来中国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愈演愈烈,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存在致命缺陷,主要问题是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农产品特有的“盲点商品”属性,即从外观很难看出质量高低,导致公司与农户之间缺乏信任,公司一般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原材料,而没有谈判力的农民为了多赚钱只能以量取胜,于是往牛奶中恶意添加水和三聚氰胺、往猪肉中加瘦肉精、往水果蔬菜中多打农药等现象不断发生。

这种有重大缺陷的半截子产业化难以满足对食品安全日益高涨的城市居民。未来调整的方向有两个:一是从“公司+农户”向全产业化转化,公司通过内部化生产、品牌塑造来提升质量,比如一些奶企已经在农村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二是农民联合起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进行规模生产,直接与用户对接。

三、未来中国大量农民将离开农村,应该实行新型城镇化政策,解决过去“要地不要人的城镇化”问题(详见本刊2012年第50期《农民工买不起房,城镇化就是句空话》)。

四、未来农村不再仅仅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农业的多功能性将更加彰显,富裕起来的城市居民将把农村作为理想的旅游、度假、观光的好去处。随着城镇化比率的提升,中国的农村将逐步向农业的多功能性转变,吸引城镇居民到农村去旅游、观光。未来,休闲农业将呈现爆炸式增长。

贫苦的农民和衰败的乡村让我们忧心忡忡,究其原因就在于单向的资源流动,必须要在制度上进行新的探索,让城乡互动,要实现城乡双重循环往复的连接,让城里的人力、物力、财才也能够向乡村转移。

(本文有删减,未经作者审阅)

本刊2012年50期刊发郑风田文章《农民工买不起房,城镇化就是句空话》后,引起广泛讨论,摘录部分网友观点如下:

Luohai111:城镇化是方向,但条件不成熟时强行推进就是拔苗助长。

蓝色的电:中国的城市化是伪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没有了土地,跑到城市谋生,一没住房,二没技能,三没保障,加上失业大学生,城市原有贫困人口,太让人忧虑了。

Sundehui369:俺老家是农村,在城里有房子,现在外地打工,一年能收入十几万,再干几年就回家,儿子读大学就回老家种地,过田园生活,城镇化?跟我没关系!

晃悠斋:如果城镇化是使大量人口进入城镇,抛弃农村、农田的话那就是悲哀。城镇化应该是建设农村,使住在农村的人也能够享受城镇一样的便利,是农村跟城镇一样,这样才能减轻目前城市的压力。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