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体经济的重塑路径

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几乎所有的制造企业都步入低增长或者负增长,且看不到短期内复苏的希望。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社会各届的共识。政府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比如强调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等。这些重大战略措施,都对提高实体经济的竞争力,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了作用,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是远远没有解决的,我们需要重新考量实体经济,探讨实体经济重新发展的道路。

重塑中国的实体经济,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我们该怎么办?

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2012年的冬天比2008年还要寒冷。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几乎所有的制造企业都步入低增长或者负增长。

在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中国制造企业大多通过低成本抓住机会快速扩张,先把市场占领,拥有规模优势。当神话褪色,沿着原来的路线继续奔跑,则可能跌入断崖,成本上涨、订单流失、融资困难让他们开始思考转型。

知易行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有代价的,只要是转方式,就意味着对现有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而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寒冬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影响下,位于神经末梢的企业难免会有刺骨之痛。

他们曾经心存幻想,把业绩的大幅下跌归咎于不景气的外部环境,甚至将复苏的希望再次寄托于中央政府的刺激政策。然而在钢铁、工程机械、造船等行业的产能依旧过剩的当下,再来一次大规模经济刺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幻灭,“转型”这个老话题从未像今天这样现实而迫切。在告别“高速增长时代”后,他们必须要适应“平速增长时代”的生存法则,要找到中国实体经济的重塑路径,他们仿佛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经济高速发展时,机会无处不在,但需要规模才能捕捉。“平速增长时代”,规模效益失灵,而需要更注重投资机会的选择与细节把握,这将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深谙全产业链的要义,他明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创造利润、创造价值。利润是中粮通过整合企业资源、降低社会总成本创造出来的,而价值则体现在整个链条上统一的标准上。

当然,全产业链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平速增长时代”的第二条出路是精细化。在本届中国经济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任建标说:“中国有大量中小企业,完全可以从满足个性化消费入手进行发展。”这的确是好事,当很多中小企业没法生存下去的时候,仔细研究消费者特性,提供一些定制化的产品,也是一条有意义的道路。

路径三是加速推进国际化。当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一片愁云惨淡,企业们纷纷海外求生。三一牵手“大象”公司,山东重工的“谭大胆”大手笔收购法拉第、凯傲,中联重科海外建厂……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掀起出海潮。选择是对的,国内业绩下滑了多少,海外销售额几乎就增加了多少。

还有路径四,即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内部的结构变革。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的思考更为长远:“很多人都在强调外部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在的变化。我们内在优化了,不论是阳光明媚,还是阴天下雨,身体就都能扛过去。”

谁都知道远方必定是朝阳,但他们必须要重新选择一条崭新的道路。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