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非宜 “转型”唯艰

山东黄金集团董事长 王建华

回归实体经济的呼声,是美国“次贷危机”后首先喊出来的,美国“次贷危机”也是从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至今,很多经济学家认定的第一次金融产品而非实体商品造成的金融危机。

从字面上理解,好像人们在虚拟经济战场创伤累累后,还有一个实体经济的温馨故乡,打点行囊就回得去。

其实,世界经济是个竞争战场,只有征战前行,无故乡可归。

在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后,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所有的墙都是门”,针对次级债危机后,国有大企业畏虚拟经济如猛虎的状况,阐述了在产品经济、商品经济、资本经济到金融经济的过程中,真正进入到金融经济的不过美英两国。我国主体经济层级多在商品经济阶段,好且大的上市公司介于商品经济与资本经济之间,即便是国有控股的大型金融企业。由于统一规定存贷差为收益渠道,开放性不够,也远不是金融经济。

所以,中国大型企业不应该再细数英国老牌金融帝国300年来多次危机,再到金融新贵美国200年来的几次危机,不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位,就把世界上虚拟经济的利益和风险都隔在中国墙外,停留在商品经济或把已跨入资本经济再向金融经济迈进的脚收回来。

我认为应该借金融危机,扩大中国金融经济地盘,吸收金融经济人才,创新金融经济产品。

我所身处的企业,在金融危机后提出“金融、资源、资本、人才”战略,把扩张资源迅速权证化后形成资产,通过资本市场放大融资能力,再进入下个循环,提高了发展质量,推动了发展速度。近来又在上海浦江之滨成立虚拟经济公司,初步介入金融经济。

经济史告诉我们,在“产品经济—商品经济—资本经济—金融经济”的过程中,风险越来越大。人们明知如此,仍趋而不避,金融经济占经济活动比重越来越大,是因为金融经济回报对比实体经济越来越高。

说大型实体经济迎难而上开拓金融,而不是“回归”,前提是大型企业在走向资本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过程中,过去不注重的资产、资本必须具备有法律保证的权证化、独立知识产权、有效专利、品牌价值,这些时资本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基础,还有更重要的进入资本金融经济市场必备的体制进步,与全球经济并轨。

这些事情不是一两年,有些甚至不是十年二十年所能完成的,所以中国企业转型成创新型企业,做全球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决不是“回归”,而是走商品经济向资本经济,进而因市场信用强大进入金融经济(虚拟经济)的必经之路。

“回归”非宜,“转型”维艰艰,把实体经济称为“实”,把虚拟经济称为“名”,实体经济无需“回归”,而是从更远处着手,追求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相促进,逐渐向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经济层次靠近,中国第二大经济体才能实至名归。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