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体经济2012:“内生”衰退还是转型“阵痛”

实体经济大多有这样的特征: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产出回报周期偏长、利润空间相对有限、管理复杂竞争激烈……相比之下,虚拟经济则要轻松、诱人许多,且常常会有以小搏大、一本万利的传奇上演。

但一旦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出现失衡,会引发产业的空心化和经济的泡沫化,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

“阵痛”是必然,转型刻不容缓

在西方经济学家们眼中,经济虚拟化是“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并一度被视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标志。

但是,不能忘记这样一个基本问题:虚拟经济需要坚实健康的实体经济体系作为基础,而且从本质上讲,虚拟经济是要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脱实向虚”之忧

“当前大量民间资本游离成为‘游资’和‘热钱’,企业却面临融资难、用工荒、高成本等生存困境,实体型企业呈现‘脱实就虚’的趋向。”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第十二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表示了强烈的担忧。

历史和他国的实践已经无数次证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的资本游戏不仅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还会扩大社会贫富差距,增加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更为可怕的是,一旦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出现失衡,会引发产业的空心化和经济的泡沫化,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

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是最典型的例子,二战后日本的企业奋发图强,只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别国企业上百年才走完的路。

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新生代企业家们不愿意在重复前辈们“赚辛苦钱”的老路,他们更相信“资本”的力量,于是,日本虚拟经济的规模迅速膨胀,是实体经济规模的6倍以上,美国和欧洲则是5倍左右。

问题随之而来,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破坏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日本经济开始衰退,以至于西方媒体将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称为“失去的十年”。

转型刻不容缓

“握着钱找项目投的VC、PE有的是,但真正踏实做项目的人太少了。”资本人士和实业人士都在如是感叹。

一直飞奔的中国经济开始增速放缓,今年中国首次将GDP增长目标下调到7.5%,实体经济稳增长所面临的压力更是严峻:国民经济连续10个季度承受下行压力,上证指数45个月以来首次收于2000点以下,而上一次A股市场击破2000点还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

《人民日报》此前曾专门发文指出:当前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

与实体经济前期呈现的“衰势”相比,从近期一些经济先行指标来看,订单增加、出货增加、价格回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由冷转暖、进入扩张通道的转折信号。

我们正在经历的,或许正是实体经济逐渐改变对出口的过度依赖,谋求内生增长的转型“阵痛”。

除了强调企业自身的努力,几乎所有嘉宾都提出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为实体经济企业的发展营造良性、健康的发展环境,推动企业创新进取、不惧困难,积极实现转型升级。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