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如何在中部崛起中分杯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勇︱武汉报道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这样的表述让不少实业家吃下了定心丸,同时也指明了中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如今,重振实体经济已成为各界的共识。对于中部省份而言,中部崛起战略被认为是拉动中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实业兴,则中国兴。中部崛起大浪潮中,实业的机遇在哪里?11月25日,央视财经频道在武汉举办的论坛就将焦点放在中部崛起的实业机遇上。在论坛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被官员、学者认为是抓住机遇的关键。

2011年在A股上市的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夏幸福基业”,600340.SH),其将产业升级与新城建设相结合的模式,在本次论坛上受到了广泛关注,并成为学者的研究案例。据了解,华夏幸福基业亦有意将其运营模式运用于中部的城市发展建设中。

产业升级方能抓住机遇

在新兴技术与产业的冲击下,作为实业重要组成力量的传统产业未来路在何方?这是不少传统企业关注的焦点,更是以传统产业居多且肩负承接产业转移重担的中部地区所要思量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新兴产业的崛起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的衰老,在中部崛起中,传统产业如果很好地做到产业升级,就能很好地保证市场份额的增长。

来自武汉的大型水泥企业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坦言,过去十几年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传统产业似乎是一种冲击,但如果能够成功运用新兴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和改造,则会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过去几年,我们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上做得非常成功,现在我们的产品,在网上、手机上发一个信息就可以完成订单,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使产品的美誉度和服务更加优秀。”李叶青举例说。

专家认为,对于一个地区,除了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之外,还需要地方政府对所在区域内的整个产业进行升级。但光靠地方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市场上的产业促进专家。

麦肯锡上海分公司董事张海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很多区、县一级的招商队伍,一般只有20到50人,他们所掌握的企业信息是不系统的,很难对行业中的企业进行系统把握,如谁是行业的龙头企业、配套企业、企业负责人信息等。

张海濛举例说,作为产业促进专家,华夏幸福基业的产业促进团队规模达到了数百人,其掌握的信息既包括传统产业,又包括新兴产业,其掌握的企业信息甚至具体到了分管企业产业布局的负责人。

  “华夏幸福基业的业务模式就包括做产业与城市的建设”

中部的崛起必然带动城市化的进程,实业要想有良好健全的发展环境,则必须要有城市的建设与之同步。

张海濛认为,目前产业与城市的结合存在两个不好的现象。一是不专业,城市和产业的功能脱节,如一些大的企业,周边宿舍形成一个小社区或城区,但这个城区的配套,除了宿舍就是食堂,很不城市化。第二个现象是产业集聚能力不强。如一些无产业的新城出现,某些地方在人口集聚的地方建设新城,但是这个新城里却没有强势的产业。

张海濛认为,在中部崛起过程中,中部地区的实业发展需要注意上述两个现象。

张海濛说,华夏幸福基业的业务模式就包括做产业与城市的建设。一只手抓产业促进,一只手抓新城建设,这样有增量的产业资源可以进来,同时城市的功能也不至于拖了产业升级的后腿。

记者了解到,华夏幸福基业已经在北京周边建设这样的产业新城,为北京的人口转移创造了发展空间。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