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程艺:“应用型”高等教育助力地方经济

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

我们不是简单追求若干高校、若干学科专业成为全国一流,而是要把高校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对人力资源强省建设的贡献度,作为安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评判标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伟|十八大现场报道

如何使高校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库和智囊团,是十八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一直思考的问题。

据程艺介绍,安徽正系统谋划高等教育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办法,探索一条既能支撑“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又能引领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具有安徽特色的现代“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发展之路。

以合肥学院与德国应用科学技术大学合作为龙头,省内地方高校与多个国家的“应用型”高校合作,多渠道学习借鉴其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同时还成立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实现了校地合作,如安徽工业大学、池州学院等高校就与所在城市共建图书馆、体育馆和文化设施,把高校建成了靓丽的“城市名片”。已建设多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家级、省级示范院校,采取“1+1”同步对口扶持方式,带动该省高校“应用型”教育的全面发展。

“我们不是简单追求若干高校、若干学科专业成为全国一流,”程艺直言,“而是要把高校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对人力资源强省建设的贡献度,作为安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评判标准。”

目前安徽各高校根据每年定期发布的学科专业结构及社会需求分析报告,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已对628个社会需求量小、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停止招生,同时新增与该省振兴发展产业相关专业1598个,占招生专业点的54%,“应用型”专业招生计划所占比重达到了70%。

同时,为服务“皖江示范区”建设,安徽省启动了高校和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千人培养计划”。如组织安徽大学等10所省属高校,与奇瑞汽车等示范区内的105个企业或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框架协议,目前已联合培养了641人。

程艺表示,近年来,安徽省教育厅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牵头主办了12次较大规模的“皖江示范区”和皖北地区“产学研”合作活动,签约项目近2500项、研发经费6亿多元,数千名专家教授深入企业、农村一线服务。通过这些合作平台,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吴晓光对本文亦有贡献)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