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尚福林、郭树清共话金融改革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郭芳 李妍 李凤桃|十八大现场报道

11月8日,在十八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讨论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等结合十八大报告,分别就主管领域总结了金融业过去10年所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十八大报告,畅谈了金融改革的未来方向。

  周小川:

下一步将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的系统化改革

过去5年,正是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生的5年。在讨论会上第一个发言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成功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也从危机中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为下一步改革开放金融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奠定了基础。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再到中国实施的一揽子经济扶持计划,金融工作在这5年中面临很多险情。周小川坦言,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非常不易。

虽然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但在周小川看来,危机不会很快结束,还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我们曾一度觉得这个危机可能缓和了,大家都在谈各国经济会以怎样的方式复苏,认为中国在复苏方面是最成功的,但紧接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使金融危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了新的特性”。

国际金融危机走势还非常不确定,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始终在下调明年全球的经济景气指数。中国经济虽然是大国经济,但对外依存度相当高,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带来的影响还很不确定。周小川表示,在这样复杂的全球形势下,再加上国内宏观经济自身也存在问题,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除了要保持足够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外,还要在不断研究观察的基础上留有调整的余地。

周小川指出,我们需要改善金融的宏观调控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开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尽早地发现我国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

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改革已经在进行,周小川说,下一步还要推进这方面的系统化改革,同时,要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此同时,在加快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如何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也要做大量的工作。

在团组讨论发言中,周小川提到十八大报告中关于“金融改革”的内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四个项目的规划,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虽然字数不多,但是点出了我们下一步金融改革最为重要的领域。”周小川表示,未来将在这个基础上把它细化为行动的纲领。

 

  尚福林:

未来银行业存在三大挑战

在讨论会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总结了银行业10年所取得的成果及面临的挑战。

据尚福林介绍,去年末,我国境内银行业金融网点是20.1万个;2010年,实现全国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现有法人机构3800多家,其中新设村镇银行等这类机构有800多家,种类有20多种;初步形成功能相对健全的银行业服务体系。

截至2012年9月末,银行资本净额超过9万亿。近年来,银行资本金额的2/3靠自身利润,资本充足率现已达到12.7%,在中小商业银行当中民营资本份额已接近50%。

过去这10年,银行资产规模增长较快,银行贷款结构更加合理。近年来,银行在贷款上主要支持再建、续建的重点建设项目,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贷款已连续三年实现了“两个不低于”——贷款增长速度不低于全部贷款的增长,贷款的增加额不低于上年。

与此同时,银行风险大幅下降。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略有增加,但不良率仍维持在0.97%,明显低于世界上1000家大银行平均3%左右的水平。风险拨备比较充足,拨备额是1.88万亿元,拨备率是285.6%。

银行的效益也在增加。一方面源于银行规模的增长,另一方面源于银行金融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改变。银行利润增长除上缴税收和分红外,大部分是普通资本金,为抵御风险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储蓄存款变化情况看,我国居民财富增加了。”尚福林介绍说,2002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7万亿,2011年末上升到34.4万亿,10年间居民储蓄翻了两番,人均储蓄从不到8000元上升到2.6万多元,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银行业面临机遇,但也存在困难和挑战。尚福林分析说,第一,银行业的环境更复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改进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第二,风险防范压力和管理难度在增加,银行不但要深入改革,更要提高内部风险控制管理水平;第三,转变发展模式的要求更加紧迫,银行业竞争激烈,只靠存贷款利率差来竞争市场份额,银行业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尚福林表示,贯彻十八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银行业要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开拓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严格防范金融风险,始终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强化全面的风险管理,加强对风险监测、识别、预警和预防,守住防范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快改革步伐,促进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竞争,同时,银监会也要加强监管,放松管制,继续推进银行业稳健发展。

 

  郭树清:

中国的资本问题源自实体经济与产业体系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讨论会上表示:“在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中,和我们关系最直接的一句话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郭树清认为,从经济改革的全局来看,未来5到10年,中国要解决好两个系统性的改革问题,一是打破和消除城乡二元制,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从根本上实现地区、人口、资源的协调,缓解收入分配不公,这涉及土地、社保、就业、工资等多方面的制度改革;二是提高创造能力,建立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建立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良好对接机制,使技术、管理、品牌、创意等知识类的生产要素能够逐步发挥像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一样创造财富的作用。他指出,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将有力推进以上两项改革。

同时,郭树清指出,当前我国加快资本市场建设面临有利条件,如经济企稳,消费和投资增速提升等,但我国资本市场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创业板受到各方批评。他认为,我国的资本问题基本上源于实体经济、产业体系的问题,总体上实体经济仍处低端,这也和金融不发达相关,实体经济落后导致融资难、融资贵,双方互为因果,表现形式就是各类保险出现大量低水平建设,间接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仍在发展和完善的阶段。郭树清指出,我国作为净储蓄国,支付高比例,承担高风险,金融体系不成熟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突出障碍。他认为,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的顺利转型。

具体而言,郭树清认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增加财富源泉、增加居民财产收入、提高社会流动性。资本市场的高度透明也有利于培养诚信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而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法制建设的支持。资本市场是一个伟大的平台,不仅形成巨大物质财富,还在各方博弈中创造巨大非物质财富,只有依法治理,资本市场才能更有效。

郭树清表示,证券期货市场的结构在持续优化,制度在不断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也得到全面加强。中国资本市场必将迎来一个持续、稳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必将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顺利转型作出重大贡献,必将为广大投资者带来更有利、更丰厚的投资回报。

他评价说,资本市场存在各种问题,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