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成为“人民币区”需夯实政治基础

李巍

美国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近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提醒即将在选举中胜出的下任美国总统最好认识到,东亚的“美元区”已被一个以人民币为基础的货币区取代,这种情形在二战以来可能首次出现。

我们感谢萨勃拉曼尼亚对于中国前途的看好,而完全不必出于意识形态的惯性将这种论断轻易地贴上“中国经济威胁论”的标签。但是作为中国人,如果总是沉浸在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之中,将有可能使我们丧失发现前路坎坷甚至陷阱的能力。

作为一名严肃的学者,萨勃拉曼尼亚的论断有着扎实的研究作为基础。他指出,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美国和欧洲经济陷入困境的同时,人民币日益成为他国央行决定本国汇率的一种参考货币,自2010年6月人民币恢复浮动汇率制度以来,盯紧人民币的货币种类有所增加,而同期盯紧欧元和美元的货币种类有所减少。这种变化尤其体现在东亚,包括韩国、印尼、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在内的7个经济体的货币与人民币的关联度超过美元。只有中国香港、越南和蒙古三个经济体的货币与美元的关联度超过人民币。

他还指出,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中国崛起为一个贸易中心;中国在东亚地区制造业贸易中所占比例从1991年的2%,升至现在的约22%。向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出口商品或身处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的国家,都看到了让本国货币盯紧人民币的好处。

不仅如此,贸易还推动人民币在东亚以外地区的崛起。例如,印度、智利、以色列、南非和土耳其的货币目前全都盯紧人民币;在某些情况下与人民币的关联度甚至比美元还高。如果中国放开其金融和外汇市场,人民币的吸引力将会迅速扩大。

萨勃拉曼尼亚看到了2009年中国政府正式推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以来所取得的巨大进展。但是,这种进展更多地是人民币国际化长期受到抑制之后的一种自然反弹,中国还远没有为人民币建立一个稳固的国际货币地位。

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从理论上足以支撑一种有影响力的国际货币,但是长期的金融封闭和金融管制,使得中国的金融业成为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短板。不仅如此,一种真正被广泛认可的国际货币需要强有力的地缘政治作为支撑,需要有一批坚定的货币盟友的支持,而这一点,在中国和部分周边国家近年来龃龉不断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匮乏。

著名国际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在20世纪70年代就宣称,美国的核武器和美元地位是支撑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两个基石,而且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际政治能力的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可能如当年的日元国际化一样,一旦遇到市场环境的风吹草动,其国际地位便有可能随风摇曳,而不是如美元一样,不管市场如何变化,美元地位始终如定海神针,岿然不动。

因此,除了贸易带动之外,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中国政府在东亚地区具有政治向心力。而在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东亚,东亚国家纷纷进行“经济上依赖中国、政治上依赖美国”的机会主义选择之时,如何经营人民币国际化的地缘政治环境,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基础,则尤其需要中国政府深思。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