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华人的文化与政治

我庆幸于马来华社对华人语言文化传承和保留,另一方面却也不得不直视社会割裂的现实;同样,我欣赏泰国社会的宽容、融合、平和、淡定,但逐渐失传的华语,也让人略感遗憾。

牛华勇

马来西亚和泰国是东南亚两个经济发展程度接近的国家。一个秉承了英国式的政治,再加上伊斯兰式的秩序和华人不倦的商业创造;一个传承了古老的佛教传统,自然主义的生活方式中,融合进西方生活的各种要素。

对中国人来说,两国都有一个让人感觉亲切的地方,那就是华人比例都很高,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影子。

漂泊南洋的华人,与当地原住民之间的故事,经过了几百年的书写,成就了今日的场景。如新加坡的华人,主导建立了一个国家,取得了非凡的经济成就,却也有意无意地淡化自己的身份,希翼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社会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又如印尼华人,巨大的商业成功映衬出了原住民族群的贫穷与无助,一次次的冲突与争执后终于被迫选择隐姓埋名;再如泰国华人,多年来和当地族群不分彼此,宽容互济,渐渐融合,泯然于泰族佬族之中了。

  文化强势与政治弱势

比较起来,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最为独具特色。第一次到马来时,我感慨于马来华人文化之独立——很少在哪个国家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竟然可以和在地国主流文化保持如此大的差异。有的街区感觉根本就是在广东或者福建的一条老街,满街都是中文字,饭香袭人但蚊蝇舞动的食肆,各种横七竖八停着的车辆,组成一幅让人倍感温暖的画面。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独立的中文教育系统,即使没有得到政府完全的认可,其所展示出的生命力,甚至某些方面可以超过政府的公办教育。在官方用语是马来文的马来西亚,中文展示了甚至比在新加坡更为顽强的存在。

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马来独立后的马华社会虽然商业上一直处于优势,却在政治权利等方面一直被区别对待。当地原住民对待富裕华人族群的心态复杂,当地华人在很长时间中,也难以完全接受这个不对自己全面敞开胸怀的祖国。两个族群的心结长期微妙地蔓延在这个国家,大家都不能尽言,也无法释怀。

融合中渐渐把“根”深埋

从马来往西北方向,是佛教兴盛的泰国。在这里,尽管偶尔也能在街上看到中文字的招牌,但中文的使用即便在华人中也不再那么普遍,泰语是几乎所有人的母语,学习中文,仅仅是为了与中国人通商和交流便利。见到的很多当地人,提到中国都表现出特别的亲切,并且告诉你,他(她)家几代前某个先祖就是从潮州过来的,甚至还有人试图给你秀几句半生不熟的潮州话,然后对自己并不专业的发音哈哈大笑。不仅对华人的态度,简单翻一下泰国历史,它是二战期间唯一没有沦陷为日本殖民地的东南亚国家,有赖的便是这个国家人民别于他人的认识和判断。

作为一个中国人,两个国家都令我心情矛盾。一方面庆幸于马来华社对华人语言文化传承和保留,另一方面却也不得不直视社会割裂的现实;同样,我欣赏泰国社会的宽容、融合、平和、淡定,但逐渐失传的华语,也让人略感遗憾。

马来和泰国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特质的主流文化,在面对非主流文化时,采用的是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却得到了很可能是与预期结果完全相反的结局。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几千年来,中原文化和来自东胡大漠以及西域的各种文化反复碰撞,或强硬、或软弱、或高压、或张开双臂,短期中或许难以看清,但最终的结局却早已表明,文明的强大是来自于包容和融合,而不是打压和抵制。

各国、历代主流文化的拥有者,随时都需要去面对的问题是:到底是弥合差异,互谅互让,求取一个根本的长治久安,还是简单粗暴,逞一时之快,求得几年的沉默无言。

这其实是个非常艰巨的问题。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