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奥巴马竞选总部

 

许天启

2012年美国大选吸引了全球目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与现任总统奥巴马的支持率旗鼓相当,选情持续胶着。

根据选举法律的规定,总统在白宫进行政务活动期间不能涉及大选事务。所以,奥巴马不得不将竞选班底和执政班底分开。芝加哥,这个奥巴马此前一直生活并为其赢得上届大选的福地,便当仁不让地再次成为其参加竞选的总部基地。

10月中旬,利用身在芝加哥求学的优势,我有幸探访了奥巴马总统的竞选总部。

低调而鲜艳的大本营

奥巴马竞选总部基地藏身在位于芝加哥市繁华街区东伦道夫街的PrudentialBuilding(保德信金融集团大厦)6层。这栋大厦从外表看来与一般写字楼无异,但是步入办公区的前台后你就会发现,这个在大家想象中蒙着神秘面纱的总部基地竟是如此低调,甚至简单到只有灰、白、蓝三种颜色。办公区的前台除却一名负责来客登记的安保人员之外,竟再无其他安检措施。一张桌子和两个沙发,如果不是迎面的白墙上挂着奥巴马的肖像和2012年大选标志,你很难想象这里就是决定着美国未来走向的核心基地……

走进办公区,眼前的一切顿时与门口前台处的寂寞冷清形成天壤之别:偌大的办公区呈平面式布局,近200名工作人员正聚在这里热火朝天地工作,其中尤以年轻人居多。每个人伏在桌前忘我工作的状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更像一家刚起步的互联网公司。

据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此刻看到的已经是总部将大量员工外派到各州后的工作场景,在这个只占据了半层写字楼的办公区里,曾最高容纳过近500位员工。

值得一提的是,办公区的设计装饰风格也与前台迥异:这里随处可见色彩丰富的选举旗帜和创意十足的宣传海报,如彩旗般四处悬挂的竞选标语让这个略显拥挤的工作区倍显温馨。

这里将工作人员按照各自所属部门和州别划定座位。计划部门负责整个竞选团队的行程策划,以保证竞选人团队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并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民调部门的员工负责收集各大媒体与机构公布的数据,并从中分析出选民们对各类政策和新闻的实时反应,他们还肩负着追踪竞选人在民调中的满意度调查情况。

在所有部门当中,任务最艰巨的非宣传部门莫属。就吸引选民来说,诸如党代表大会的狂欢、集会上发表演说、举行筹款宴会等传统招数依然十分有用,但是随着社交网络和网络工具的普遍应用,竞选广告已经不再是电视台和收音机的特产,所有能够让选民引起关注的工具都必须成为竞选团队夺取选票的杀手锏。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设计出各种可以应用在不同传媒载体上的广告和宣传材料,为他们所支持的奥巴马开拓出最有利的宣传渠道与传播策略。

除此之外,这个整日忙碌奔波的竞选基地里,还拥有资金部、先遣部、选民部等诸多部门,以及大量负责与各州竞选团队进行实时联络的通讯员。

 

  忙碌又快乐的助选人

无论这些员工隶属哪个部门,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充实而快乐。即便是加班到深夜,灯火通明的办公区里依然干劲十足。他们之中的很多人甚至整日里都顾不上吃饭,大家通常是抱个盒饭坚持战斗,因为随处可见的大选倒计时牌上,醒目的数字时刻提醒众人:请务必争分夺秒!

经过交流,我发现奥巴马竞选总部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是那样的激情万丈,他们对奥巴马、对他给予民众的承诺、对美国的前景始终信心百倍。当我问及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时,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相信奥巴马是最好人选,我相信他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四年!

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来到这里都是自发和无偿的,强烈而巨大的政治热情促使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大选服务。即便是那些极少数的有偿员工的薪水也并不比其他行业更高,而且一旦选举结束,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会离开这里,去寻找下一个工作单位。让这群人聚集在这里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们坚信,今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对美国的明天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实,帮助未来的美国总统在竞选中获胜并不意味着你将会受到他的庇护。除却团队高层领导外,绝大部分团队员工都不会因为竞选人的获胜而得到任何提携,更不会因为曾在这里工作过而得到政治上的馈赠和帮助。

乐于奉献社会的年轻人

对政治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尤其是许多学生与年轻人在政治中起到的作用是我前所未见的。

如果说竞选总部员工勤勉热情是职责所在或受雇于人,那么,同样的激情壮志在美国社区助选团队和街头、校园积极分子中为什么也比比皆是?他们并不受雇于任何人,而只是用自己的判断决定各自的倾向对象。他们的全情投入完全出于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对自己选择的坚信。

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政治事务中,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奉献精神驱动着许多年轻人投身到各种社会活动中,这也是美国许多非政府组织、慈善组织十分旺盛的决定性原因之一。

(作者系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专业研究生)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