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怎样“超越凯恩斯主义”

五月

在目前召开的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经济趋势是热点话题之一。在此番中国经济是否可持续的讨论中,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林毅夫的声音最为坚定,他认为中国经济8%的增速仍可持续20年。他这一论断究竟从何而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学界都在寻找根源及解决之道。有一观点广受西方学界推崇,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经济失衡,而东亚国家的自保政策和中国的汇率低估政策是全球失衡的起因。更有观点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失衡加剧的罪魁祸首。林毅夫新作《从西潮到东风》开篇就从这一议题开始阐述,他指出,中国巨大的经常账户盈余并非如国外学者批评的那样是家庭储蓄的动机,更多的是双轨制改革后遗症下富余劳动力和国企的市场扭曲所致。中国家庭储蓄额仅占GDP的20%,与印度及其他国家相比并不算高。美国在这场危机中要负的责任远大于中国。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金融监管放松带来的高杠杆率,和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执行的低利率政策,共同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现象,泡沫破灭之后扩散为全球性经济危机。

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中国经济仍可保持8%的增长速度,来自于林毅夫对全球经济形势的通盘把握和中国经济结构的了然于胸。

如何尽快走出危机,实现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林毅夫在书中再次提出了他一直倡导的“超越凯恩斯主义”的建设性意见,提议进行全球协同的、反周期的、消除增长瓶颈的基础设施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国内机会有限的发达国家创造条件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可以打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瓶颈,还可以给高收入国家的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惟其如此,全球经济复苏才会尽早实现。

  《论中国》

作者:[美]亨利·基辛格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68.00元

亨利·基辛格开口说话,全世界仍会倾听。这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写到了中国历史的泪点,也勾勒了这个古老而年轻国家的挑战与未来。

《鲁莽濒危》

作者:[美]格莱金·摩根森、约书亚·罗斯纳

出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定价:48.00元

本书有两个亮点:一是指出那些因为鲁莽行事而加剧经济危机的管理者的失误;二是将此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关键事件联系起来,全方位探析导致经济危机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

  《从华盛顿到华尔街》

作者:沈宁

出版:龙门书局

定价:32.00元

职业政客如何挥舞着各自的旗帜边“互殴”边谈判?议会、白宫、法院如何站稳跷跷板,实现权力的平衡和制约?谁够资格代表美国主流社会?我们隔岸观火,作者却身处其中。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