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东莞走上内贸路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邹锡兰|东莞报道

5年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袭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腾笼换鸟”战略,“世界工厂”东莞市也希望借此摆脱身处产业低端的发展窘境,彻底转型升级。

9月16日—19日,2012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下称“加博会”)在东莞举行。作为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下称“外博会”)升级版,国家级博览会“加博会”将永远落户东莞。

“‘外博会’偏向外企外贸,此次更名升级将扩大展览会的影响范围,覆盖民营企业,注重产品内销,对广东乃至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带来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希望通过此次博览会使得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外市场紧张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国内市场。这样生产不间断,企业能得到更大的市场空间,就保住了稳定的发展,保住了就业。”

  广东货,

“游子”摸索回家路

“广东货以前主要向外,现在也开始向内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参观加博会期间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蒋耀平看来,加工贸易企业的附加值比较低,转型内贸将促进它们升级,逐步创建自己的品牌、自己的销售网络,能够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然而,熟悉贸易的人都知道,外贸和内贸的做法是两张皮,做外贸的企业只需要懂得加工制造,做内贸的企业则必须考虑销售渠道等方面。

东莞市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郑耀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14年前我们是加工制造企业,做代工,10年前开始走品牌之路,因为没有弄清产品定位和销售渠道,经历了5年的痛苦期。如今我们在全国有4300多家分店。从外贸到内贸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中百仓储超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勤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以往外博会我们都不参加,因为我们是销售渠道终端,要有账期,需要退货,要求多品种小批量,外贸加工企业习惯接品种少、数量多的大单,薄利多销可以,但要一手钱一手货。此次加博会上,整个采购模式发生很大变化,给我们很大的机会。我们也下决心改变以往联营或做柜台等粗放模式,直接采购,并在产品上体现差异化,降低中间环节的费用。”

首届加博会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1325家加工贸易企业参展,5000多家采购企业的近万名专业采购商到会采购,展出面积7.6万平方米。

参展企业来自家电电子、家居用品、文体玩具、服装鞋帽、饰品礼品、食品饮品等六大行业,展品多为加工贸易企业面向发达国家市场生产的时尚、高端消费品,涵盖了生活消费品的各个方面。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加博会论坛期间表示,发展加工贸易符合中国国情,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加工贸易仍将是我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重要方式。

“以前外贸企业做来料加工做得再好,国内也不认识,只有在国内把品牌做好了,让大家认识了,内贸市场才能打开。因此要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同时开拓,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双向开拓能力的龙头民营企业。”商务部特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黄国雄这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就地修炼,

不做换出去那只鸟

“我的口号是就地修炼,转型不转行。”东莞台商的代表,大麦客商贸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叶春荣说。

几年前,金融危机爆发之际,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腾笼换鸟”的政策,即把那些低附加值的加工企业请出去,把高附加值的企业请进来,这曾经引发了大批东莞加工企业的恐慌,担心自己成为被政府换出去的那只鸟。

“珠三角企业替别人生产了很多品牌,自己的品牌却没有很好地发展,”黄国雄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珠三角整体实力不比长三角差。如果能够把品牌再做好,经济实力就不一样了,所以珠三角加工贸易转型是其发展的关键时刻。”

叶春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台商大部分中小企业习惯接单外销,自己做品牌很难,不熟悉通路的话也可能自己会做倒掉。现在台商以前外销的商品放在大麦客对内地市场销售,消费者不用花高价去国外购买同等质量的商品,生产商因为减少商品的通路剥削及有大麦客居中保障,也能够多赚点钱,这种合作是多赢的。”原来有一家皮包生产企业为香港某著名品牌代工,每只售价2800港元。厂家不甘心中间利润大多让品牌公司赚去,于是打造自己的品牌,但是两年多都推不出来,如今打大麦客的牌子,定价588元,一天可以卖60个。

东莞的做法引来很多兄弟省市的观摩。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黄谋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东莞市承办加博会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免费提供展位对企业很有吸引力,湖北来了23家参展企业,湖南来了40多家,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以后中部地区企业会来得更多。”

 

制造业目标不变

“世界工厂”地位不会变

在困难的经济形势下,政府不能再仅是搭台者,要做贴心的服务者才能让企业活下来、留下来。东莞市市长袁宝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东莞企业效益两极分化严重,大企业的增长率平均高达57%,但是小企业下降非常严重。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制造业的总体目标不变,东莞‘世界工厂’的地位就不会变。”

中国超市联合采购交易联席会议秘书长顾国建认为,政府应该从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出口转内销。东莞做到了。

目前,东莞市政府已经拿出20亿元启动“科技东莞”,还设立了10亿元的加工贸易扶持专项资金,并准备提供自主创新品牌补贴,特别是对于那些获得中国名牌、广东名牌、东莞名牌的企业都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引导企业创立自己的品牌。

此外,为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广东省委省政府把转型升级现场会放在了东莞召开。东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方见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为帮企业转型升级,东莞出台了诸多配套政策,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内销对接平台,使得贸易结构、品牌效应、国内销售、注册专利、员工培训、劳动结构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目前,东莞出台了“1+10”(“1”指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的政策,“10”指10项具体配套措施)的政策,搭建了技术创新平台、内销对接平台、政府与企业对接平台等。东莞市政府相关部门每隔两个月都要召开政企联络会议。此外,东莞市有关部门还出台集中担保政策,为企业“先销后税”集中担保向银行开具保函提供反担保。在这些政策呵护下,去年12月以来,东莞有12家转型升级企业被商务部认定为示范企业,49家被广东省政府认定为示范企业,68家被东莞认定为示范企业。

转型升级,知易行难。但东莞已在路上。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