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业的“寡头痛”

 

冯小刚“撒娇”称想退休,华谊兄弟的股票就遭遇了三连跌;张艺谋和张伟平分道扬镳,整个电影界遭遇“地震”……严重依赖几个人的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吗?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妍|北京报道

合作15年的“二张组合”闹分手,整个电影界备受震动。

导演张艺谋与制片人张伟平曾被视为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15年,11部作品,无可匹敌。但眼下,张伟平不仅斥责张艺谋“干吗躲猫猫,不做亏心事就当面谈”,还于9月4日发出律师声明,严控旗下艺人的演艺活动,与张艺谋“抢孩子”。“二张”矛盾逐渐升级,破裂之势在所难免。

被视为中国电影界“黄金搭档”的,还有冯小刚和华谊兄弟(300027.SZ)、姜文和马珂、贾樟柯和周强……

“‘黄金搭档’是中国电影界的特殊产物,既是畸形,又是必经阶段。”小马奔腾宣传营销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关雅荻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评价道。相较于惋惜,他更多的感受是欣喜。“破裂是好事,是电影界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绑定型组合正逐渐退出舞台,我们希望看到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张伟平就是“张艺谋专卖店”的老板

1997年,“二张组合”第一次携手《有话好好说》,从此二人结为固定合作伙伴。张艺谋内敛执着,感激张伟平“一不看账本,二不看剧本”的信任,遂埋头于艺术创作;张伟平豪爽张扬,为张艺谋“挡枪子”无数,用卓越的商业运作成就艺术与资本的双赢。

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下称“新画面”)是二人合作亲密无间的见证,张伟平曾多次公开表示,“如果有一天张艺谋不拍电影了,那么新画面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这个公司就是为张艺谋一个人开的。”2008年,张艺谋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新画面则全面停工等待,时至今日,新画面的签约艺人也多为“谋女郎”。

“新画面就是张艺谋专卖店,张伟平全面垄断了张艺谋,也就垄断了中国电影界最好的资源。”主打小成本电影的制片人吴若琪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感叹说,在电影行业,没有人脉,什么都做不成。“导演是人脉网的中心,换谁都行,就不能换导演。”

“知名导演永远不愁没片拍,只要把名字亮出来,拍什么都跟着一群投资商。”吴若琪介绍说,大导演在投资人面前非常强势,甚至会“绑架投资人”。“一些大片在拍摄过程中会不断追加投资,为保证资金链,投资人会自动融资,或者增加投资人,稀释股份,导演的主导权非常明确。”

名气不仅能开源,还能节流。“场地费用、明星出场费和后期制作费是电影成本最大的三块,为了和知名导演合作,景区愿意免费,明星自降身价,制作团队也会压低价码。”吴若琪曾算过账,知名导演能压缩制片成本三分之一以上。

当知名导演成为电影界的摇钱树,制片方自然不惜一切代价垄断稀缺资源。“国内目前特别知名的导演不足10个,看谁抓得住了。”吴若琪说,“张伟平愿意为张艺谋一个人开公司、华谊愿意给冯小刚500万股股权,他们都花重金养着大导演,一养十几年,谁能挖得走?”

 

有关系、能拉来钱,就叫制片人

无论多少人眼红和不忿,“黄金搭档”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界的特殊现象,并存在了十余年。

“在眼下的发展阶段,这种组合是很必要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各方面都不专业,需要导演和制片人相互合作和制衡,在创作和市场中间找到最佳利益点,电影是团队合作的产物。”关雅荻认为。

青年导演檀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也表示,“黄金搭档”确实有存在的必要。“一是中国人有熟人情结,做事认关系,规则性不强。二是中国电影业法律规范不够,无法用欧美成熟的制度来做事,只有搭班子,靠信任和情义,而不是靠制度和契约。”

在檀冰看来,中国大部分制片人并不是真正的制片人,只是有关系,能拉来钱,就叫制片人,没什么门槛和专业性,技术含量不高。

而在美国,有两大制片人制度。“一是制作公司,以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制片人,然后选定具体项目的负责制片人,就是职业经理人。二是独立制片人,他可以根据市场判断挖掘一个好的剧本,然后利用这个剧本再去谈导演和演员。”檀冰说。

“在欧美国家,是以公司为主导的平台化运作,契约精神是核心。”吴若琪说,但在中国,由于融资渠道不成熟,个人能力成为核心,“看的是个人关系,否则没人愿意给你投钱。”

当然,在中国电影界,导演与制片人之间的权责分配也往往造成矛盾。“谁说了算,钱怎么分?这是核心。”在吴若琪看来,“黄金搭档”的关键点在于信任。“制片人相信导演的能力,导演相信制片人不干涉创作,并给予合适的报酬,这种信任是建立在人际交往之上的。”

以二张为例,梳理两人的作品可以发现,双方利益平衡成为合作持久的关键原因。“两人就像跷跷板一样,张艺谋用商业大片为张伟平打市场,张伟平又反哺张艺谋,成全他的文艺片梦想,这种节奏感和平衡感是二人长期合作的基础。”吴若琪说。

知名导演的影响力众所周知,制片人的能量也不容小觑。“张伟平开启了商业大片时代,王中军首倡植入式广告,马珂做出了声势浩大的首映式,这都是开创性的贡献。”吴若琪说。

“在好莱坞有一个说法,五年可以培养出来一个知名导演,但培养一个真正的制片人需要十年。”一个合格的制片人首先要做过导演,熟悉拍戏流程,对题材有准确判断,其次要有极强的社会关系运作能力和市场的开拓营销能力。“中国合格的制片人太少了。”檀冰感叹。

 

畸形的寡头时代

中国电影业同样适用“二八定律”,20%的电影赚了市场里80%的钱。

“按照一个电影院每周4~5部电影的容量来计算,一年52周,只能容纳200部电影。除去20部左右进口片的份额,留给国产电影的空间只有180部左右。”吴若琪计算,“但近年来,每年大概有近500部国产电影出炉,计算一下,只有1/4能上大银幕。剩下的只有成为各级电视台电影频道的电视电影,或者买光碟,靠发行收回成本。上大银幕的很多都在赔钱,上不了的就更加赔了。”

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指出,电影产业的健康产品结构应该是纺锤体,必须要依靠中等规模影片的生产,票房在1000万~1亿元之间,特别是5000万元以上影片的数量。

但现实是,电影界的寡头垄断愈演愈烈。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破百亿,被视为电影业的繁荣顶峰。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这一年,中国生产了460多部电影,但根据华谊兄弟公布的数据,《让子弹飞》与《非诚勿扰2》就占据了88%的银幕数据,其余影片仅分享12%的份额。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非常畸形,并没有真正市场化,就从政府垄断过渡到了寡头垄断。只要有大片出炉,中小成本影片都主动避开,以免亏损太多,包括国庆档和贺岁档,都是大片的天下。”吴若琪说。

大片不仅垄断了电影院线,也垄断了投资公司。以中国电影界主要投资方华谊兄弟为例,其投资过亿的电影共有13部,仅冯小刚的作品就有5部。据华谊兄弟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1年,冯小刚在华谊兄弟执导了10部作品,总票房高达21.68亿元,平均制片商投资回报率高达52.04%。

一个冯小刚就占据了华谊兄弟的半壁江山。2010年,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收获了2.06亿元的票房,华谊兄弟其他影片的收入合计仅7970万元,不足《唐山大地震》的四成。

“冯小刚是公司核心竞争产品。”华谊董事长王中军直言。华谊兄弟的招股说明书中写道,“华谊兄弟公司对冯小刚团队有着一定的依赖性。”

 

“寡头分手”挽救中国电影业

“黄金搭档”一旦破裂,结果如何?

今年2月,因冯小刚在微博上说了一句想退休,华谊兄弟就连续三个交易日跑输大盘,股东因此少赚约3.2亿元。“各位就当我在微博上撒了一回娇吧!”冯小刚以调侃的口吻为退休风波画上句号。

“你说哪个公司,制片人跟导演能不签合同啊?我从《有话好好说》到今天张艺谋离开,我跟张艺谋一个字没签过,说明什么呀?他随时可以走。”张伟平对媒体表示,合作15年,利益分配、损失分担全靠二人的“默契”。

仅靠“默契”显然不够。曾有媒体报道称,由于投资协议的问题,从2010年开始,张艺谋虽然连续拍摄了《山楂树之恋》和《金陵十三钗》两部影片,却没能再从张伟平手里拿到片酬。更有知情人士称,张伟平为商业目的,让周杰伦、小沈阳等人加入影片演出,造成二人矛盾。

“二张”之间的纠葛,因张艺谋始终三缄其口而不可知,但据业内人士猜测,2011年末《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的“战争”,成为“二张分手”的导火索。

《龙门飞甲》上映日期最早定在当年12月18日;其后,《金陵十三钗》宣布12月16日上片,《龙门飞甲》则随之提前到12月16日;最后,《金陵十三钗》提前到12月15日。

正面交锋带来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至少损失2亿到3亿元人民币。”《龙门飞甲》制片方、博纳影业(BONA.NQ)总裁于东曾公开表示,“如果双方配合,就能实现双赢,总票房比现在至少多三成。”

但按照于东的说法,最终,张伟平以博纳影业旗下影院拖欠己方影片票款为由,禁止对方放映《龙门飞甲》,而博纳影业则拒绝放映《金陵十三钗》及所有新画面公司的影片。

“因为垄断了张艺谋,也因为个人性格原因,张伟平向来强势,但与博纳影业的翻脸实在不是理直气壮,我不知道张艺谋怎么看这件事。”吴若琪说。

与张伟平分道扬镳后,关于张艺谋的未来去向,小道消息满天飞。而张伟平及新画面则普遍不被看好。

“新画面没有解散,只是暂时休息,我们有自己的艺人和安排。”张伟平回应。

“没有了张艺谋,谁认张伟平,谁认新画面?”吴若琪认为,二张决裂给张伟平及新画面带来灭顶之灾。“新画面签约艺人都是新人,倪妮、周冬雨,能有多大市场号召力?”

至于对于整个中国电影产业而言,“‘二张’的破裂或许是个遗憾,但谁知张艺谋会不会找到更好的合作伙伴呢,毕竟拍商业大片不是张艺谋的理想吧?”吴若琪认为,与“二张”的破裂相比,冯小刚的退休更让人担心。“如果冯小刚不干了,中国电影票房还能破百亿吗?”

关雅荻则认为,不破不立。“只有这些‘黄金搭档’都破裂了,退出了,新晋导演和制片人才有发展的空间,否则寡头鼎立将会毁了中国电影产业,我们都希望看到更加多元的局面。”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