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善变的市场
中国通信业10年纪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辰越︱北京报道

也许,如今排队买iPhone4S的人,早已不记得当年叱咤风云的国产手机老大波导了。也许,在扎堆儿生产千元智能机的国产手机大佬的心目中,联发科的MTK系统再也引不起他们的半点儿兴趣。也许,如今的90后甚至从未听说过小灵通和BP机。

这些曾经承载了中国通信产业10年发展的标志性技术或产品,早已被尘封在历史深处。唯一不变的,只有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日益激烈的竞争。

2002—2004年:手机的黄金时代

2001年,中国铁通的闯入打破了固话市场上中国电信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低廉的初装费为其赢得了大量客户,不甘示弱的中国电信则干脆取消了初装费。于是,固定电话开始走入千家万户。一年内,中国固话用户的数量就从1.75亿增加到了2.14亿。

那时候,有手机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但却不习惯用手机打电话。因为和一分钟六毛钱的手机话费比起来,固话显然便宜得多。人们常常是接到手机来电时马上挂断,然后用固话打回去。这个时期的手机更像寻呼机。于是,寻呼机开始慢慢被取代。

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量达1.2亿多,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此时,中国的GSM网络和CDMA网络均已完善。对于这个年代的IT大佬来说,最赚钱的生意,就是做手机!

2001年,刚刚经历过VCD市场崩盘打击的夏新电子,等来了自己的机会。一个韩国的手机设计厂商,拿着一款尚未完成的半成品来到中国,他们接连和三个国产手机品牌的厂商接触,都没有达成合作,只有夏新,在这个半成品身上,看见了希望。时任夏新电子总裁的李晓忠看过设计后,毅然决定投资生产。

谁也没有想到,这款曾经被三家国产手机厂商抛弃的设计,竟然成了一个令人艳羡的“商业神话”。2001年12月,夏新A8推出,尽管3000元以上的售价比一些洋品牌还要贵,但并没有吓跑疯狂的买家们。

2001年,夏新电子的销售收入为10亿元;2002年,销售收入45亿元,利润6亿元。其中,手机业务的贡献达80%。

彼时,另一场造星运动正在一群满怀抱负的年轻人手中开展。2002年,凭借在国内三四线城市网络普遍不好的情况下依然高质量的通话,波导手机赢得了市场。2003年,信息产业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波导手机销售337万台,超过摩托罗拉、诺基亚,位居国内市场的第一位。

2003年,是国产手机的黄金时代,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5.7%,首次超过了国外品牌。波导、TCL、康佳三家企业进入了全行业产销前十名,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1.6%。波导手机产量达到了1175万台,销量超过了所有外资手机品牌,成为全行业第一。人们记住了一句口号:“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

2003年,移动电话的用户数第一次超过了固定电话,前者为2.69亿人,后者为2.55亿人。

为了挽回市场,作为固话在移动领域的延伸产品,小灵通开始发力。2003年3月,小灵通在北京怀柔地区放号,正式冲破了之前的“禁止在京、津、沪、穗发展小灵通业务”的政策限制。同年9月,UT斯达康宣布,中国UT斯达康小灵通用户人数突破1500万大关。

而在刚刚发展起来的国产手机市场,一匹害群之马正在悄悄靠近。

 

2005—2007年:兴风作浪的山寨机

2004年,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CEO蔡明介,带着他的“交钥匙”(TurnKey)解决方案(即日后闻名业界的MTK系统,一份完整的手机产品解决方案),正式进入大陆市场。

这是一套成功地将当时所有的手机流行功能,如摄像头、MP3、手机电视、触摸屏等全部集成到了一个芯片上的系统。任何想做手机的企业,采购了这套方案后,只需加上一个简单的手机外壳,便可以将手机成品生产出来。

MTK系统出现之前,大陆企业想进入手机行业,必须跨过两个门槛:两亿元的资金门槛和较高的技术门槛。MTK系统出现之后,手机产业变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

多年以后,蔡明介因为这套系统,有了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外号“山寨机之父”。

张驰(化名)在深圳华强北做了十年山寨机生意。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时在深圳郊区,几乎一夜之间出现了数以万计的手机作坊,周边产业也很红火,一通电话就可以叫来提供模具、印刷电路板以及各种服务的厂商上门服务。联发科的业务员非常尽职尽责,只要你买了他们的方案,他们甚至可以帮你培训研发工程师,并且免费对芯片进行更新换代。当时在深圳,做‘山寨机’的厂家不止一万家,上规模的有三四千家,十个人里面,至少五个是做手机的,另外五个是做相关周边产业的。”

山寨机的出现,让手机开始走入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凭借着其对市场惊人的反应速度和仿真能力,山寨机一时间让众多国内外手机品牌惶恐不安。据说,当时一个新产品发布不出三天,就会有一模一样的山寨机上市,而且价格只有几百块。

不到一年,山寨机就把“手机江湖”搅得鸡犬不宁。

2005年,山寨机占领了国内手机销量的10%。在其影响下,国产手机品牌不同程度地开始亏损:夏新手机亏损1.35亿元、TCL亏损4.6亿港元、波导亏损2.8亿元、海尔亏损1.39亿元。

同年2月,尘封6年之久的手机生产牌照,终于发出新牌照。华为、金立、步步高等企业也以中低端产品切入市场,进一步加剧了低端市场的竞争。

国内手机在低端市场的价格战,给高高在上的洋品牌提了个醒。2005年开始,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开始推出了一系列的低端廉价机型。

市场上,手机价格开始急速跳水,从几千块变成了一千多块,甚至几百块。手机,开始成了生活必需品。

对于固定电话来说,这无疑是个噩耗。工信部数据显示,2006年,移动电话市场占有率为56.2%,固话市场占有率为43.8%,而且,43.8%中,一半是出于上网的需求而装了固话,另外一半则来自固话的衍生市场小灵通。固话的市场地位开始变得很尴尬。

2007年3月22日,通信产业另一个退居二线多年的角色正在悄悄谢幕。中国联通30省份无线寻呼业务正式关闭,曾经风光20多载的无线寻呼业务就此画上了句号。

如果把通信产业的十年发展比作一出戏,那么,这一时期就是出场人物最多、情节最混乱的一幕。但许多人并未想到,在舞台远端的一个角落,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袭来——2007年1月,乔布斯携iPhone正式登场。

 

  2008年至今:Pad的N种版本

2007年1月10日,乔布斯在美国加州三藩市发布了iPhoneⅠ,将世界装进了口袋里。第一次使用多点触摸,第一次使用惯性滚轮,操作手感流畅无比,搭载了新一代的ios手机操作系统,人们从此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当然,当时业界只是把iPhoneⅠ归为“偏时尚”的一款产品,并没有给予重视。

2008年初上线的AppStore,让还没有回过神儿来的手机制造商们震惊。乔布斯用环环相扣的运营模式和无可挑剔的技术力量,将整个通信产业牢牢地握在手心里。刚刚回过神的手机大佬们,已经被苹果远远地抛下。

和“高高在上”的苹果不同,另一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安卓的所有者谷歌态度谦和,对于愿意加盟自己的手机品牌,照单全收。安卓的第一个盟友来自中国,就是HTC。

2008年9月,HTCG1(由美国运营商T-MobileUSA定制,HTC代工生产)在纽约正式发布。站在谷歌肩膀之上的HTC,开始了全力加速,迅速崛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出货量就达到了100万台。

HTC的成功,似乎让还在泥淖中挣扎的国产手机品牌看到了生的希望。在他们眼里,安卓是除了联发科之外的另外一块儿走向成功的舢板。

2010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俨然是搭载了安卓系统的各种终端的盛会。同质化竞争很快转化成了价格战。千元智能机市场,从一片蓝海迅速变成了一片红海,火爆程度,颇有当年山寨机市场百花齐放的气势。

然而,在金立公司执行副总裁张高贤看来,这一片火热并不是个好现象,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像OPPO、步步高等国产手机,在功能机时代可以通过简单的营销策略获得短暂的成功。然而到了智能机时代,他们缺乏技术储备的短板就暴露了出来,最终也只能靠依附安卓生存。中国的国产手机品牌如果想获得长久的成功,必须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然而,中国的手机厂商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些,因此才会造成长期以来,一家企业红不过两年,就算是红也是靠单款产品红一时,就像撞大运一样。”

雷军和小米的出现,给这个过热的市场,再添一把猛火。

2011年8月16日,798艺术中心北京会所的舞台中央,雷军身着黑色T恤和深蓝色牛仔裤,身份是小米科技CEO,他带着“一款顶级智能手机”,对台下800多名听众讲述着这部手机的诞生史,现场很多人席地而坐,更加引人关注的,是小米限量版工程机的预售队伍,足足排了一百多米。

这场发布会,有人觉得和乔布斯在一系列发布会上的表演惊人的相似,而雷军的装束也和乔布斯惊人的相似,现场有人不禁喊出了声音:“雷布斯!”

“雷布斯”的称呼,让小米和雷军一夜之间迅速蹿红,也让雷军成为众矢之的。很多人说:小米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家炒作型的公司。

小米手机一代在2011年9月开放网上预订,半天内售超30万台;2011年12月进行第一次开放购买,30分钟内10万台售罄;在2011年12月进行联通合约机的发布,采购框架达到百万台级别。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来得太急,变得太快,不改变,就得等死。国际市场的格局瞬息万变,曾经强大的诺基亚帝国衰败了,黑莓也迷失了方向,连摩托罗拉也不得不委身下嫁给一个后来居上的小弟弟。反观中国的通信产业,仍然在技术薄弱的市场环境下,扎堆押宝,各色Pad,各种手机,一水儿的安卓系统。

中国国产手机市场,正期待着一个如乔布斯般的救世主。

 

  本刊与达沃斯联合推出:全球政商领袖谈中国10年10大产业

难以置信的活力和竞争力

美国高通公司执行副总裁唐纳德·罗森伯格(DonaldJ.Rosenberg)

超过60亿人使用移动电话与世界各地相连,这也使移动通信产业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技术和信息平台。特别是在过去10年中,移动通信增长迅速,使得几乎每个国家无论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和性别的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负担得起的服务。

人们对移动电话的偏好远远高于固定电话,因为智能设备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更多的用户可以用移动电话访问互联网。移动通信行业一直是并将继续保持令人难以置信的活力和竞争力。

我们进行的一项覆盖全球的个人对移动技术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63%的中国受访者强烈同意:移动通信设备是他们工作的关键。

在卫生保健部门,移动通信技术为偏远地区的医疗工作者提供了高质量和最新的医疗信息,并使患者也能积极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状况管理中来。一个具体的例子是通过高通无线提供的服务,在中国卫生资源稀缺的社区卫生诊所,比如山东、安徽和四川省以及重庆市部署了一些3G心血管检测设备。这些设备使得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人们也可以使用第三代手机内置的心电图传感器与远在北京的24小时心脏专科呼叫中心相连。(翻译张璐晶)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