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路面“自由呼吸”的生态砖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明霞

7月21日,一场暴雨浇出了北京市政建设的短板和防洪排涝的盲区。

暴雨当日,同在北京,与某些路段一片汪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丰台垒球场、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周围的路面却没有径流和积水形成,雨后地面干爽。人们关注的目光聚焦到这里,原来这些道路铺设了一种特殊的地砖。这些看似普通的地砖,却像海绵一样,吸收雨水的能力特别强,它们有一个形象的名字——“透水砖”。

透水砖的发明者,北京仁创科技集团(下称“北京仁创”)董事长秦升益介绍,这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泰硅砂透水砖”,以沙漠中的沙子为原料,通过科技创新研制而成的,具有五大功能:第一,透水能力强,透水系数高达行业标准的6.8倍;第二,透水时效长,砖表面孔隙比灰尘的直径还要小,因此不易被灰尘堵死;第三,承载能力强,具有很好的韧性和耐冲击能力;第四,节能低碳,不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来完成烧结过程;第五,可回收利用。

小小的沙粒,融入高科技。“生泰硅砂透水砖”在成功应用于北京奥运场馆和上海世博会场馆铺装后,相继被国内多项重点工程选用。

起初,秦升益只想到把这种透水砖铺在人行道或是广场上,雨水很快就渗透到地下,不会造成大量积水。不过,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难题,光解决眼前问题,把大量的雨水排掉太可惜,能既排得出还留得住才是上策。

不久后,秦升益找到了答案,与透水砖相配套的“仁创泉”研发成功,成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支持的科技项目。秦升益介绍,“仁创泉”依然是以沙子为主要原料,将生泰硅砂滤水砖、生泰滤水石材、生泰滤水岩、生泰硅砂滤水井等11项发明专利技术系统集成,用独特的封闭式结构将水体储存在模拟地层的砂缝中,将地上洪水变成地下水库,能够解决季节性水资源的利用问题。

“仁创泉”在重庆武隆地区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武隆是典型的“漏斗型”喀斯特地貌,雨水充沛,但蓄水很难。2011年2月,北京仁创捐赠了3套“仁创泉”,专为重庆武隆地质地貌设计并建设,当年6月投入使用,解决了1000余村民的饮水难题。

秦升益告诉记者,“7·21”特大暴雨之后,该公司工程技术团队紧急开发出针对城市内涝与暴雨洪涝的全新解决方案,专门针对城市立交桥、人行道及车行道等容易积水路面,设计出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形成“蓄—渗—排”相结合的立体排水系统。其原理是,通过建在地下的“隐型水库”把雨水先蓄积起来,蓄满后多余的雨水通过导水管进入“硅砂滤水渗水井”回补地下水,也可以通过溢流排入现有市政管网,从而实现迅速排洪排涝,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据介绍,目前北京市海淀区已开始研究,在积水严重、排水不畅的区域,政府协调相关各方,采用北京仁创的“城市‘蓄水排’技术系统”,由北京仁创负责具体设计和施工,尽快建成示范工程。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