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不会成为战略僵局

 

编者按

近日有国外媒体称,中国最年轻地级市三沙市的成立,是中国在日益升级的多边海上争端中巩固自己地位的又一表现;这一对抗构成了21世纪的严重战略僵局之一。比利时的国际危机研究组织的一份报告表示:“尽管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很低,但所有事态都在向错误的方向发展,解决问题的前景日益渺茫。”

南海问题会成为“世纪性战略僵局”吗?本刊特邀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苏浩撰文,解析南海局势,以飨读者。

  今年上半年,南海地区的摩擦事件频发,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让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再次升温,目前来看,南海地区的高位紧张状态还将持续。

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苏浩

两个关键因素把南海复杂化

南海问题异常复杂,关键因素有二:一是争议国家之间的矛盾,二是区域外大国介入带来的矛盾。两个原因互相交织,错综复杂,这使得南海问题将成为一个长期的难题,不会在近期得到解决。

在南海问题上,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四国都与中国有岛礁争端,同时越、菲、马等国之间也存在主权争议。

越南是与中国争端最大的国家,其对西沙和南沙都提出了主权要求,此外还控制了南海约29个岛礁。

菲律宾是与中国争端最直接的国家,其不仅控制着我国南沙10个岛礁,而且对中沙群岛的黄岩岛也提出了主权要求。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也控制了南海10个岛礁并提出了领土要求。文莱也对位于南海的南通礁提出了领土要求。

南海主权争端包括三部分内容:岛礁争端、大陆架争端和海域争端。除此之外,资源和制海权也是各国争夺的内容。

虽然存在这些争端和矛盾,但各方都不愿通过武力解决问题。因为一旦开战,各方就变成了敌对国家,这不仅不利于该地区整体的和平与稳定,也不利于各国自身的发展。不通过武力方式解决争端,各方又互不让步,缺乏谈判基础,谈判的方式也行不通,因此南海问题只能拖下去。

除了南海争议国家之间的矛盾,美国和日本等域外大国的介入,让南海问题的解决“难上加难”。美、日等国都想把南海作为制约中国发展的一个切入点。
  在美国看来,中国的崛起日益成为美国的挑战,而南海可以作为一个牵制中国发展的绝好手段。为了维持美国主导的太平洋秩序,美国必须解构东亚区域合作的框架,把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从中国的身边拉开。

与美国不同,日本在南海问题上表现“积极”,其实是想利用南海的纠纷牵制中国,从而实现其在东海的企图。

 

黄岩岛模式初步确立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以双边谈判为基础,以多边协调为补充。也就是说,中国强调通过与南海存在争端的国家间进行双边谈判,和平解决争端;同时与东盟国家在多边平台上达成维持南中国海的和平稳定的原则。

为此,中国努力通过和平的方式来维护南海主权,保障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对于部分国家试图改变现状的咄咄逼人的做法,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回击。而对域外大国介入南海和挑起事端的做法,则明确采取反对的态度。

7月,中国成立了三沙市来专门管理中沙、南沙和西沙事务,并建立警备区,负责当地的军队与地方安全的协调工作。此外,中国还将通过海监和渔政的海上力量,通过定期巡航和护渔,强化对中国主张的南中国海的执法管辖。通过这些全新而有效的海洋管理手段,强化了中国在南海的政治存在和军事存在。

此外,中国深海钻探能力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今年5月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首钻成功,在成功打出第一口井之后,又确立了一系列的开采目标。此外,中海油也已经在南海石油区块对外正式招标。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在黄岩岛问题上,中国初步确立了管理海洋问题的模式,即黄岩岛模式。所谓黄岩岛模式,就是首先要在该地区维持现状,各方不能轻易改变既有局势。否则,中国必然给予回应。回应的结果就是,中国将进一步对能够控制的岛礁要进行有效的管理,绝不能让他国侵犯。

  南海问题不是零和博弈

如上文所说,南中国海问题将涉及岛礁争端、大陆架争端和海域争端三个大的方面,中国与其他声索国(即对南海声称拥有主权的国家)在不同方面都存在争端。

第一是岛礁问题。众所周知,南海岛礁包括四部分,即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东沙群岛。

目前西沙已经完全在中国的有效控制管理之下,维护西沙主权没有太大问题。但是,由于越南并不放弃对西沙的主权要求,将来中越之间在西沙海域发生摩擦不无可能。
  东沙群岛岛礁较少,以没有露出水面的暗礁为主,目前由中国台湾地区控制。

在中沙群岛上,主要是黄岩岛问题。今后,菲律宾可能不会在黄岩岛问题上善罢甘休,通过不断制造麻烦的方式来强化其对南海其他岛礁的控制。

南海问题的难点在南沙群岛。由于南沙群岛争端涉及的岛屿多、海域大、国家杂,因此南沙将成为未来解决南海问题的焦点和难点。

第二是海域管辖问题。中国提出的南中国海“U”形九段线,强调了线内是中国的历史性海域,中国享有历史性权利。这也是普遍国际法所支持的关于最先发现和最先开发所赋予的法律权利。但其他声索国则片面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所规定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原则,对中国的历史性海域提出要求。这些海域内的渔业开发和航道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途径。

第三是海底大陆架问题。南中国海的海底大陆架构成复杂,如何确定和划分尚无统一标准。特别是2009年相关国家提出了“外大陆架”的权利要求,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
  南海大陆架蕴藏着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各国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些南海声索国事实上已经在争议大陆架内开采了石油和天然气,获利颇丰。本应属于中国所有的自然资源正在被其他国家掠夺。未来解决处理大陆架的划分问题,则更显得困难重重。

解决南海问题,一方面要坚持领土主张,另一方面要进行新的模式探索。将来,传统的解决领土问题的方式,可能不会完全地、真正地解决问题,这需要中国采取新的思维和新的手段解决问题。比如,不以零和博弈的思维看待南海问题,不以非此即彼的方式划分南海海域等。
  当然,这些问题还要继续探索。如何解决南海问题将是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