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书画:一览千年

 

  编者按

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稀世珍宝如星河一般璀璨,不仅令世界为之惊叹,也令普通大众为之神往。但能够尽观全貌和近观细赏并非易事,国宝承载的文化和历经的沧桑很多不为人知。《中国经济周刊》从本期开始推出“故宫国宝探秘”系列报道,与故宫博物院一起,揭开故宫国宝的神秘面纱。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在故宫博物院的各类珍藏中,书画是最为重要的板块之一。故宫所拥有的书画藏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最为丰富和完整,几乎无人可以比肩。 

目前故宫博物院共有书画藏品15万件左右,约占世界公立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画的1/4,其中有近千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更为难得的是其完整性,几乎可以囊括中国古代书画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各大名家的代表作品。

从2008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开始在武英殿书画馆陆续推出“故宫藏历代书画展”,并作为常设展览,分批展示故宫馆藏的众多国宝级书画展品,这无疑使得武英殿成为了书画爱好者殿堂级的朝圣之地。

“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都做不了这样的展览。”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主任曾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因为世界上任何其他博物馆的藏品都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展览,特别是早期,像晋元时期,藏品根本就配不齐。而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个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统地反映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

  一次展出休眠三年

故宫西路,书画馆所在的武英殿位于紫禁城一处难得的清静之地。

由于书画文物的保护、保存对于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特别高,因此书画无法像故宫中其他古董珍宝那样常年进行展览。“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每批展品我们一般只展览两到三个月,然后就入库封存。每一件展品展出后我们都会至少让它休眠三年。”这也就意味着,观者一旦错过一次展期,至少要再等三年。

基于这样的考虑,故宫博物院将“故宫藏历代书画展”设计为一个系列展览,每年推出3期,每期3个月,冬季休整。每期展品60~70件,涵盖晋、唐、宋、元直至明、清。

要在15万件书画精品中每期选择出六七十件确实并非易事,但曾君表示,他们有一个最简单、最直白的判断标准:这位作者、这件作品是不是中国美术史上绕不开的。“我们这个展览以美术史的发展为脉络,选择的都是各个时期最重要流派的代表画家的重要作品,这样观众看完展览,就可以对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都有所了解。”她说。

最终确定的展览框架共分为三个单元,晋唐宋元为一个单元,明代一个单元,清代一个单元。比如明代,早期以浙派为代表,会选择戴进、吴伟;中期则以吴门画派最重,会选择“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晚期以松江画派为代表,会选择董其昌。

“选择展品是个很痛苦的过程,件件都是国宝,很难取舍。很多被我们‘淘汰’的藏品,如果在其他博物馆可能都可以专门做一次特展了。”曾君说。

我们最终也确实看到了一个相当“奢华”的展览阵容: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卷、东晋王献之《中秋帖》卷、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五代董源《潇湘图》、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唐代李白《草书上阳台帖》卷、宋代赵佶《芙蓉锦鸡图》轴、明代文徵明《陋室铭》轴等等。

 

“天下珍品归于一家”

故宫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惊人的古代书画藏品,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那位“热爱艺术”的乾隆皇帝,这位收藏成癖的皇帝最爱的就是书画。“目前故宫书画藏品还是以清宫旧藏为主。”曾君说。

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的《石渠宝笈》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等九类,之后又不断修编。表面看来,以帝王之力来搞书画收藏,应该是毫不费力,其实也并不尽然,因为搜罗已是不易,鉴定更加困难。

明末清初,时局混乱,大量文物流散,但也正因如此,给了一些有实力有眼力之人大肆搜罗的机会。当时在民间出现了几位大收藏家,以河北的梁清标、北京的孙承泽、天津的安岐和康熙皇帝的侍从文官高士奇四人最有代表性。后来,这四人的大部分收藏都转入了皇家,而孙承泽的藏品著录《庚子销夏记》,高士奇的《江村销夏录》和安岐的《墨缘汇观》都成了《石渠宝笈》的收藏基础。

乾隆在位时,内廷收藏的历代书画不断扩充丰富,曾达数万件之多,尽管今天看来,“打眼”的也不少,但可以说是“天下珍品归于一家”。但是,随着清朝由盛转衰,这些珍品也开始散失飘零。

1914年,宣统皇帝溥仪被逐出宫,在此以前,他曾将一些卷册名画让溥杰带出宫,并转到长春,后来很多流散民间,甚至被劫掠出境,所以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时,初步清点的宫内藏书画数量尚不足7000件。

1933年,为了躲避日寇劫掠,故宫文物南迁。1948年,国民政府又将千余件绘画精品运往台湾。但总的来说,《石渠宝笈》所藏古代书画,现在大部分重要的作品还是藏于北京故宫、台北故宫以及辽宁、上海等地方博物馆。国内的私人收藏,经过多年动乱,幸存的可能性并不大。

书画珍品陆续“回宫”

武英殿过去是“皇家出版社”,这里刻印的书统称殿本,是书籍版本中装帧最华贵、版本最精良的,一向被藏书家视为奇珍,武英殿也一度是皇家文化的中心。在2005年故宫大修之前,武英殿本是游人止步的禁地,在修缮一新后才作为故宫书画馆对外开放。

实际上,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故宫的书画藏品规模一直在扩充和完善。新中国成立初期,故宫博物院曾召集了多位老辈专家来鉴定、选择、收购很多重要作品,这使得不少书画珍品陆续“回宫”,故宫博物院的绘画收藏体系也日益完善。故宫后来收购的重要书画珍品有宋代张先的《十咏图》、清代石涛的《高呼与可》、明代沈周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晋朝索靖的《出师颂》等等。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为了丰富故宫的书画藏品,故宫便陆续将18、19世纪的“扬州八怪”、“京江画派”,清初的“金陵诸家”、“四僧”等许多流派的绘画和书法精品收藏齐备,这些对清宫旧藏历代书画有非常好的延续和补充,如今已经都是国之重宝。

但是最近十几年,虽然艺术品市场分外火热,但故宫几乎没有再“出过手”。“故宫有用于收购艺术品的专项资金,如果有合适的作品出现,我们可以申请购买。”曾君表示,“但特别好的、早期的古代书画作品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的确实特别少,而且一旦出现,价格也会非常贵,但我们都会关注。”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