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唱火了节目版权生意

 

《中国经济周刊》见习记者白朝阳

7月,一档名为《中国好声音》的新节目席卷电视荧屏和社交网络。许多很久没开的电视机在每周五这天插上电源,有网友甚至在家里设置转椅,扮演评委,自制现场。《中国好声音》这种独特的不看长相、只听声音的“盲选”模式,迅速成为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也引发了国外同一模式的各国“好声音”节目在网络上的传播热潮。

2010年,由荷兰著名制片人JohndeMol和RoelvanVelzen创造的《荷兰好声音》(TheVoiceofHolland)在荷兰RTL4电视台播出,节目甫一亮相便吸引了300万电视观众(占荷兰总人口的18.2%)的眼球。

2011年,《美国好声音》由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公司(NBC)重新包装推出,一举成为王牌综艺节目《美国偶像》的最大竞争者。《英国好声音》第一季第一期首播的平均收视高达842万名观众,远远超出了《X元素》、《StrictlyComeDancing》(英国版《舞动奇迹》)和《英国达人秀》的首播收视。法国、德国和韩国等也纷纷购入《荷兰好声音》的版权,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世界各国同期出现制作完全雷同的节目,这不是巧合,是一桩围绕着电视节目版权的买卖。

那些互相“抄袭”的日子

由于各国法律都没有明文规定,学者通常把电视节目的版权称为“电视节目模板”,是指由一系列有着内在联系的节目元素组成的,能够塑造和完成一个特定电视节目独创性的结构或框架。

既然没纳入版权保护范围,电视节目模板产业形成的初期就伴随着无数盗版和官司。

世界上第一个关于节目模板方面的案件发生在1988年。原告格林(HughieGreen),是英国电视节目《机会在敲门》的原创者和主持人。1988年,格林认为新西兰一家广播公司的一档同名节目侵犯了他的节目版权,不但节目名称相同,就连广告语、选手出场方式以及衡量观众反应的掌声测量仪都一模一样。对此,法官认为,《机会在敲门》的部分节目元素的确被新西兰的节目所拷贝,但是,节目模板仅仅是一个想法,不足以成为版权。法官驳回了格林的诉讼请求。

2001年,弗勒(SimonFuller)首创的《流行偶像(PopIdol)》在英国ITV播出后,取得巨大成功,目前在全球110个国家有50多个版本。作为《流行偶像》评委的考威尔(SimonCowell),后来制作了《X元素》,在ITV取代《流行偶像》。2005年,弗勒以《X元素》侵犯《流行偶像》版权为由,将考威尔告上法庭,并索赔100万美元。原因是两个节目之间存在许多相似性,且《X元素》的制作团队部分成员曾经在《流行偶像》工作,并且签订了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

2005年11月,这一案件在伦敦高等法院公开审理,引起众多媒体的追踪报道。后来,双方达成庭外和解。

在中国,电视节目版权纠纷也不在少数。湖南电视台的《玫瑰之约》曾创下很高的收视率,然而到2002年,全国涉嫌抄袭这一节目的电视台达30家之多。而事实上,《玫瑰之约》也是从台湾《非常男女》克隆而来。2008年,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克隆美国FOX节目《歌唱小蜜蜂》走红,同样引起一些电视台的模仿与跟风。

业内人士指出,以前,电视界的“抄袭”链条是“大陆抄港台,港台抄日本,日本抄欧美”;如今,大陆现在可以直接模仿欧美流行节目的模式。

巨大的节目模板产业

“抄袭”与模仿并没有限制国际电视节目模板产业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球电视节目模板已经形成一个利润丰厚、前景良好的巨大产业。

国际电视节目模板认证和保护协会(FRAPA)2009年发布了一个名为《电视模板走向世界》的报告。报告显示:2006—2008年,世界上445个原版电视模板得以远销海外。在此期间,电视节目模板产生的包括授权许可费、顾问费和其他辅助收入等在内的交易量,已达到93亿欧元,比2002—2004年增加了45%。

这个产业里,英国是最大赢家。2010年,英国电视界以45%的份额占据全球节目模板出口总量的首位。1998年,英国ITV推出益智游戏类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取得巨大成功,节目陆续在美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推出,从1998年迄今,全球共有107个国家和地区播出该节目,其中香港亚视斥资3000万港元向英国原创公司买入52集的制作经营权,广东电视台2002年也从英国购进版权开始播出该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也因此成为最成功的电视节目模板。

利润巨大的模板交易,催生了一批致力于节目模板生产的公司。1994,Endemol公司在荷兰成立,十余年间,Endemol迅速成长为一个全球领先的娱乐节目模板生产商。其生产的《老大哥》(BigBrother)、《一掷千金》(DealorNoDeal)、《改头换面》(ExtremeMakeover)、《明星学院》(StarAcademy)和《勇敢向前冲》(Wipeout)等著名节目模板都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目前,Endemol已在全球26个国家设立分公司,拥有超过2000个节目模板,为全球主要广播商和数字娱乐平台提供娱乐节目。2000年Endemol被西班牙电讯收购时,交易总额高达55亿欧元。

 

  模板究竟买什么?

上千万的节目模板交易费到底能买到些什么?有人打了一个比喻,买模板好比购置了一个漂亮包装盒,里面放什么自己决定,但外壳包装是既定的,没办法改变。买这个“包装盒”时,版权方会提供几百页的节目“圣经”(随版权附赠的“产品说明书”),从情节设计、台词脚本、灯光、音乐、流程,甚至连邀请函和报名表的写法都有傻瓜式的说明;同时,模板提供方还会派出专人进行现场指导,参与节目的制作、执行、营销等各个环节。

以《好声音》为例,所有Logo(标识)的形状、角度、海报设计、宣传片头、导师们拿着麦克风的手势、现场红色的背景,甚至导师所坐的椅子等整体包装和视觉元素都与《荷兰好声音》无异。在节目第一期录制时,模板提供方的导演都会在现场观看指导,对灯光、布置、音响提出建议。

对于四位导师,模板提供方要求要有两个国内一线大牌、一个年轻人非常喜欢的歌手、一个选秀歌手或是有坎坷经历的较其他三位年轻的歌手;学员方面,版权方则要求采用五分制,三分声音,两分故事。此外,模板提供方还要求乐队必须是现场演奏,以增加节目的震撼力。

中国《我心唱响》副总导演杨萍曾对媒体表示,一些版权中,“光是关于如何把被倾诉对象‘骗’到现场,‘圣经’里的招数就五花八门。”

版权,还是个问题

多年来,各国对电视节目模板和版权的定义五花八门,没有形成法律上的共识。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法律对版权的保护都奉行思想/表达二分法(idear/expression),不保护思想而只保护对思想的表达。很多法学家认为,节目模板仅仅是一个创意,创意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思想,思想如果受到著作权法保护,不利于文化的传播、知识的创新。因此,作为创意的电视节目模板无法获得版权保护,即使这个创意是一个电视节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既然如此,为什么世界上一些电视台还要“傻傻地”出钱购买电视节目的版权,而不去廉价复制呢?

一方面,这源自于国际上一些电视节目模板的吸引力。很多电视节目的“版权”包括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几乎所有细节,这让购买者觉得,只要买了版权,就有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保证,到时候,收回成本自然不是问题。杨萍说,“很多在国外成功的综艺节目,并不是表面上看着模仿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大量的操作细节和技术技巧隐藏在幕后。国内很多地方卫视,想当然地照着葫芦画瓢,往往无法深入精髓。”

另一方面,购买版权也是考虑到赞助商的态度。比起剽窃得来的电视节目,引进版权的节目由于有着在国外成功的先例,更受赞助商认可。而现在不少电视台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需要赞助商的先期投入作为资金支持。

此外,电视台的形象和声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试想,一个正在热播的电视节目突然间被版权方告上法庭,这势必会让该节目的观众印象大打折扣,也会影响该节目甚至该电视台的形象和声誉,这对电视台来说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随着世界电视节目模板产业的发展,在企业和行业力量的支持下,各国对电视节目模板的保护也日渐立体化。“好声音”惹火的电视节目版权买卖,必然会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和法律界的新课题。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