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与理想社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 牛华勇

不再缺衣少食的日子,单靠柴米油盐,已经无法再填满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重新开始探讨理想这个话题。

让我们细数一下美国人的各项发明,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叫做实用主义:麦当劳、肯德基、手提电脑、视窗操作系统、家庭汽车、好莱坞电影、可口可乐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这些看似不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简单实用、价钱公道、方便快捷,总之,都可以很快被市场接受。

美国人把简单实用的理念发挥到极致,用最普通的逻辑,取得了最大程度的商业成功。他们非常了解一个浅显的道理:深刻的思想和高雅的情趣往往不是取得收入的最便利方法,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收入,思想和情趣最终大都会演变成虚伪的矫情。

  新文明升华出实用主义

几千年的文明和几百年的文明相比,会有些年头上的优势和值得为之自豪的诸多亮点,尤其是那些为了维护某种秩序而形成的强大规则。但你也不得不承认,年轻的文明,由于少一些条条框框,经常有古老文明无法企及的创新之处。古老文明面临的考验是,那些遵守了千年的古老戒律,是烙在了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那些内心的暗示,会让同样的问题一再被追问,会让历史一遍一遍重复,而你却难以走出自己的宿命。

当然,并不见得所有的新文明都会有创新发生,也有新大陆的开发还不如老帝国的例子。关键还是要看创建新文明的一群人,是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生活方式,前面是怎样的情景和际遇,选择了怎样的精英群体作为领导者,以及达成了怎样的价值观共识。整个文明变成一个统一而开放的体系,将面临的问题演变成创造机会的手段就是幸运的;在矛盾和争吵中沉沦,将问题放大成无法解决的社会毒瘤就是不幸的。

在二战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实用主义显示出其不可阻挡的魅力,欧洲各国无不深谙此道。说起来,几乎每个欧洲国家都不是一般地自命不凡,陶醉于自己的历史、经验和成就。但他们也知道形势比人强的道理,尝试着在很多情况下放下自己的身段和成见。从煤钢联合体到欧盟的尝试,是他们决定放弃偏见共同面对的成功例证。面对已经完全被美国主导的世界,他们选择承认自己的失败,在商业上,在保留自己传统的同时,逐步接受美国人的诸多模式。

 

  重新呼唤理想之光

同欧洲相比,美国这样的年轻国家,更容易把实用主义贯彻到底。二战后主要的商业创新几乎都来自美国,无论是产品的,技术的,还是制度的。他们胜在尊重个体,思维简单。和欧洲及东亚的卫道士传统相比,他们把利益看得很重,而且,更重要的是,敢于直接表达。

近百年前,胡适就说“多解决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直到1979年,我们才理解了这句话,并将其付诸实施。我们及时地走向了实用,放弃了那些虚无缥缈的标准,转向以富裕与否来判断成功。

其实,在我看来,中美两个龃龉不断的竞争对手之间在文化上的共同之处,远比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而其中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对实用主义的理解和贯彻。大家都没有太多无法逾越的原则,主张忘记过去(虽然美国其实没有太多过去可供忘记),看准眼下,拼命工作努力赚钱。实用主义给美国人带来的是资本和商业的游戏,在追逐中寻找快乐。中国人从中得到的是三十年近百分之十的经济增长,无论你高兴与否,整个社会的结构和价值观都已经因此改变。

近代以来,中国各种社会思潮和革新势力,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出现,追逐的往往都是充满浪漫情怀的理想社会,到近三十年才发现,社会发展和夫妻过日子一样,除了美好的爱情,更多的是吃喝拉撒、柴米油盐。不过,又三十年过去了,很多人却不得不注意到,不再缺衣少食的日子,单靠柴米油盐,已经无法再填满我们的生活。再往前,重新探讨未来的理想,恐怕是必须要开始考虑的问题了。

(与作者互动:weibo.com/niuhuayong)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