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终结银行的好日子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中国证监会近日宣布,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范围,试点园区除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外,新增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滨海高新区。

新三板扩容再次警示金融脱媒(资金绕开商业银行直接输送到需求方)渐行渐近。虽然此前六年新三板试点增资总额不过区区17.29亿元,但券商根据境外成熟经验粗略推算,一旦这种外生性的政策管制出现较大幅度松动,三年后新三板公司数量可能达到2500家左右,融资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左右。

此前脱媒管道一经松绑快速膨胀的先例有很多。如一度几乎被取消的信托行业,在短短五年间,其所管理的资产总额即已从2007年时的1万亿元猛增至目前的5.3万亿元以上,其中仅去年一年,增幅就在60%左右;再如数年前普通民众并不熟悉的银行理财产品,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余额竟已高达令人惊诧的10.4万亿元,相当于同期银行存款总量的12.28%。

对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国非银行信贷部门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其实是对迄今仍然单调扭曲的金融结构的报复性修正。按照一般规律,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体中自会成长起一大批规模庞大、信誉良好的优秀企业。与此同时,市场体系中的各种信息与监督机制也会不断趋于完善,这就使得更多的企业采用非银行融资方式成为可能,贷款类资产占金融体系总资产比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中国的情况却是,银行资产占比畸高始终未有明显改观,信贷融资占比至今仍在8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不超过50%的一般水平。

事实上,中国疲弱的金融体系日渐滞后于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实体经济。因此,随着基础条件逐步成熟,中国近阶段金融自由化进程悄然呈现加速态势。如本文所述的三板、信托、理财产品等,还有企业债券审批流程大大简化、民间借贷逐渐被纳入正规化渠道,以及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开闸试点,等等。

内在动力蓄势已久,加之外部约束显著放松,中国的金融脱媒终于在一声声“狼来了”中实质性迈进。但新产生的问题则是,中国的银行部门长期安于垄断收益,对于即将到来的深度冲击准备不足,其无论是在经营模式、业务架构、产品开发、风险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均难以适应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体系下,全然不同于以往的管理与服务新需求。

这种发展中产生的新矛盾要求银行部门不能沉溺于“一家独大”的习惯性思维,必须看到随着金融脱媒大势所趋,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与环境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对于中国的银行业而言,必须抓紧更新时势判断,主动对接和融入非信贷业务蓬勃发展一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