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眼中的生态危机

 

当今世界,能源储备捉襟见肘,气候变化威胁临近,生物的多样性逐渐消失,这一切环境问题早就激起了人们的不安。先后在哥本哈根与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峰会“除了妥协什么都没有达成”,最近在里约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尽管聚集了全球数十位国家元首,但让他们“就全球经济向环保模式转型做出承诺却希望不大”。在这两次会议之后,个人的行动力显得尤为紧要。

“改变的力量!美学与可持续性的探索”展览,通过艺术家之眼来看全球的生态危机。在参展作品《你可曾见过河畔的花》中,印度艺术家拉维·阿加瓦尔记录了这样的实例:已经为附近人民提供生计逾200年的河畔花田,在新的城市规划影响下岌岌可危。

瑞士艺术家蒂尔·里瑟的《半翅目-变异世界的图像》,考察和绘制了那些因栖息在核电站附近而形体上受损的昆虫。

中国艺术家王久良踏遍超过500个垃圾填埋场,创作了《垃圾围城》,记录北京消费循环中最脏乱的那一环。

展览最初于2010年在柏林开幕,之后在不来梅、汉堡、孟买以及亚的斯亚贝巴等地展出,被评为德国环境援助媒体特别奖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项目。北京一站的展览将有9位艺术家加入,其中7位来自中国。展览旨在提供启迪,使大众可以在文化与美学领域直观地体验“可持续”这一概念。通过展览,使人们对“可持续性”产生全新的理解,也以此抵消长期以来对于这一术语的滥用。

此外,展览还希望使人们意识到,若要实现长期富有建设性的可持续生活,没有艺术和科学的支持是无法实现的。展览希望提供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生活的愿景,使人们能够充满激情地将可持续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改变的力量!美学与可持续性的探索

展览城市:北京

展览时间:8月5日—9月14日

展览地点: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世界华人与华人世界——

19世纪西洋画刊版画精选展

展览城市:北京

展览时间:8月2日—31日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19世纪,因为本土和国际的因素,一批批中国人流向海外。本次展览83幅关于中国图像的版画,精选自英国、法国、美国13种代表性画刊,讲述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悲喜剧。

生活演习——2012建筑空间艺术展

展览城市:上海

展览时间:8月4日—9月2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馆

展览关注中国当下的居住空间,探讨人和生活环境的多重关联。在客厅、厨房、卧室等10个主题空间,分别邀请10个建筑师团队用概念设计来表达他们对居住空间的理解和反思。

直到中国和非洲相遇——巴西当代艺术展

展览城市:北京

展览时间:8月3日—9月2日

展览地点:白盒子艺术馆

展览旨在向中国观众介绍巴西的当代艺术,展示了通过重铬酸盐光敏树胶印刷而成的摄影集。观众能够看见艺术家与他的艺术手段及创造性进程之间热烈的对话。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