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能持续吗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国际运动品牌制造商阿迪达斯近日宣布,“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策略考量”,今年晚些时候将会关闭在华唯一直属工厂。而在此前,阿迪达斯竞争对手耐克公司也已关闭其在中国唯一一家鞋类工厂。

上述动向值得引起注意。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发达国家资本向发展中国家集中,而中国身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本身拥有无与伦比的生产潜能,加之各种政策因素,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引资国与出口国,且其势头之猛、持续之久、范围之广、程度之深,皆不愧为“世界工厂”。

如今跨国资本一反常态抽身而去,中国这一“世界工厂”怎么了?答案当然很简单:单纯依赖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增长模式无论其一度如何成功,终究摆脱不了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就像当年亚洲“雁阵”领飞的日本和“四小龙”。

中国的初级要素投入,尤其是廉价劳动力投入正在逐步衰减。仅从绝对数来说,中国15~29岁年轻劳动力总量近来已经见顶下降,全部劳动年龄人口很快也将在2015年左右见顶下降。此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重大逆转,结合经济连年高增长必然要求的国民福利同步增长,共同导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过去两三年间每年激增15%~20%。横向比较,目前中国纺织品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为188~300欧元,相比全球纺织业工资最低的孟加拉国,其平均工资为80欧元,中国是其数倍。因此,逐利而来的阿迪达斯们复又逐利而去,完全符合理性预期。

站在今天的发展阶段,中国当然不必要,也不可能掉头重拾低工资优势。然而,由于中国此前过于迷信低人力成本带来的优势,造成目前处于产业链两端前后夹击的尴尬处境:一方面,中国并不能排斥其他初级要素密集的经济体加入竞争(如东南亚、南亚国家);另一方面,中国缓慢的高级要素培育不足以支撑其参与全球高附加值产业竞争。

可能的结果有两种:其中之一,就是像日本、韩国等成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那样,更多地将其发展成果转化为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品牌资本;再一就是如同拉美国家,产业升级日渐跟不上成本上升,最终陷入“贫困化增长”发展陷阱。

好在中国尚有两个独特优势可以仰仗。一是庞大的市场总量使其具备很强的外部经济(经济活动之间或者部门之间综合配套的能力),这可帮助中国赢得一段有利的调整时机;二是可较为便利地发展起资本与技术相对密集产业部门。因此,我们对于“中国制造”仍然持有谨慎的乐观,只要养护得当,“世界工厂”仍可迸发新的能量。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