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九“时间芯片”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崔晓林|北京报道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里面到底都装了些什么?随着神九顺利返回地面,这一疑问最终得以揭晓。

除了搭载青少年科普活动实验种子、科学实验微生物菌种及农作物种子、“来自太空的祝福”邮政品等物品,“神九”还在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时,从“天宫”上接回了一样神秘的物品——“时间芯片”。

该芯片由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威盛”)研发制作,2011年9月29日,这枚小小的芯片作为首个被选定的搭载物,随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一同遨游太空。

如今“时间芯片”已被“神九”“接回了家”,并被保存于上海图书馆,26年后的2038年9月23日,该芯片将被取出,并将其存储的内容公诸于世。

为什么要等到26年后才能打开?“时间芯片”里到底存储了什么宝贝?7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芯片的“娘家”——威盛一探究竟。

28年后的城市生活

提起“时间芯片”,威盛集团副总裁、中国区行政长徐涛向记者表示,作为目前全球三大X86架构CPU处理器公司之一,也是唯一掌握X86处理器核心技术的华人企业,威盛制作的这枚小小芯片,收录了全球青年人对未来城市的奇思妙想。

徐涛告诉记者,“时间芯片”构想始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期间,威盛与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威盛中国芯·时间芯片”——未来城市创想征集活动。

2011年9月29日,“时间芯片”随“天宫一号”上了太空,在天宫旅行了273天后,2012年6月29日,被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接回地球。“时间芯片”内保存了从应征的3500多件各类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的畅想中甄选出的100件代表作品,连同15万封18岁青少年写给未来的信,显示了纷乱繁杂的小趋势下的大趋势:全球化、老龄化、智能化,能源革命、奔向外空……它将在2038年9月23日首次开启。徐涛向记者透露,应征的3500多份视频、音频、图画及文字作品,勾勒出了28年后的城市生活,而其中100个最具前瞻性的创想得到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夫妇、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等10余位知名学者的肯定。”

“如今,‘时间芯片’从‘神九’返回舱取出后,已保存在上海图书馆。26年后,即2038年9月23日,时间芯片将首次开启,开启之日,正是爱因斯坦写作《致5000年后人们的信》100周年之时,届时,我们将验证中国少年当年的未来创想。”

谈到“时间芯片”收录的作品,徐涛向记者透露,当时,作为评委,他参与了作品的初审、终审两轮评选,“年轻人的想象力是无边的,记得一幅作品中,未来的城市已经没有了高楼大厦,取而代之的是立体农业建筑,每一个立体建筑就是一座空中农场,里面才是现代化写字楼;还有一些作品,如《与气候一起变化》、《绿叶发电厂》、《2038年的喜与忧》等,这些作品不仅新奇大胆,充满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更有对未来地球环境变化的忧虑与思考。”

徐涛认为,“这些作品几乎全部来自18岁的年轻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28年后,这些人正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年龄,他们将成为这个社会的栋梁,肩负着社会发展的重任。”

 

中国版的“时间胶囊”

一枚小小芯片,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尽管“时间芯片”的诞生始于上海世博会,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理念的始祖,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1938年8月的一天,爱因斯坦接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打来的电话,希望他给5000年后的人类写一封信,作为即将在第二年开幕的纽约世博会的礼物。于是,这封写给未来的信,将爱因斯坦与世博会紧密联结在了一起。

当时的欧洲世界已经是战云密布,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侵占捷克的阴谋也在酝酿之中。刚刚从经济大萧条中走出来的美国民众以为战争还很遥远,但是敏锐的爱因斯坦还是嗅到了战争的火药味。

1938年8月10日,爱因斯坦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致后人书》,在信中,他回顾了人类取得的重要科学技术成果,他写道:“我们利用电能横渡大洋,使用电能来减轻人类的繁重的体力劳动,我们学会了飞行,利用电波很容易地把消息发到全球各地去。”同时,爱因斯坦也道出了对战争的担忧,他说:“生活在不同国家中的人们每隔一个长短不等的时间就要进行互相杀戮,因此,每一个想到未来的人必然都生活在经常的忧虑中。”

爱因斯坦的这封信是用特制的墨水和纸写成,1938年9月23日,它被放入了一个称作“时间胶囊”的特制容器中,与它一起放入这个容器的,还有电动剃须刀、电话等35件日常用品,人造纤维等75种纺织品,以及各种书籍、杂志、图片和缩微胶片。这些凝聚着20世纪人类智慧的器物,被浪漫而庄严地埋入了纽约弗拉兴草坪下15米深的花岗岩洞内,而这里就将是半年后纽约世博会举办的地方,埋下“时间胶囊”为1939年的世博会完成了一个精神的奠基。

5000年后,即公元6938年,“时间胶囊”内的物品才能被一一取出。

如今,埋下一个自己的“时间胶囊”,已经成为每个世博会主办城市的惯例。2010年上海世博会,承载着中国年轻人对未来城市构想的“时间芯片”,在经历了太空旅行之后,由中国自己的载人飞船接回地球,并保存于上海图书馆。“70多年前的‘时间胶囊’代表历史,而我们中国的‘时间芯片’则代表未来。一枚几乎没有重量的小芯片,却内藏15万封信和100个创意作品,这本身也彰显着时代的烙印与科技的力量。”徐涛向记者感慨。

 

  “时间芯片”是如何炼成的

“时间芯片”随天宫一号遨游太空,没有人知道它何时“回家”,或者是否能够回家。“这挺有意思的,当时我们确实没有想到,不到两年时间,芯片就回来了。这是意外的惊喜,而这惊喜,则验证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速度。”在感叹中国日益强大的同时,徐涛也表示,“时间芯片”不仅仅是威盛的骄傲,更是包括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骄傲。“‘时间芯片’项目的核心主旨,是向全球青少年征集关于未来城市的创想,这样的构思不仅是一种对于未来的期待,更体现出对于我们共有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与威盛多年来一直坚持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理念相得益彰。”

徐涛向记者表示,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的X86芯片技术,为“时间芯片”构建起坚实的技术保障,驱动“时间芯片”,让全球青少年对于未来的期待跨越时空,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时间芯片”活动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都是对于未来科技的关注或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讲,有着相同的主旨和价值追求,为了鼓励青少年的科学热情和激发他们探索的愿望,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大力支持,并将“时间芯片”作为天宫一号的首个搭载物升入太空,使青年人的梦想得以遨游太空。

“时间芯片”实际上不仅仅是一颗芯片产品,而是一套全部采用中国自主科技、专为“威盛中国芯·时间芯片”活动所定制的装置系统。它秉持威盛电子“绿色计算”的产品设计理念,整机严格按照超工业级标准执行,数据保存于固态存储介质中,以确保对存储其中的大量获选创意作品进行顺畅处理和加密保护,并于28年后真实还原所有信息的本来面貌。

“时间芯片”采用以威盛Nano“凌珑”处理器、高整合的单芯片VIAVX855系统媒体处理芯片等全球领先芯片科技为基础的工业级计算平台,选用工业级DOM电子盘作为存储介质,配以注重安全与稳定性的外观设计,能够承受温度、湿度、气压等条件恶劣的极端环境考验。

 

对话威盛集团副总裁、中国区行政长徐涛:

我们从不追逐潮流

作为威盛中国区行政长,徐涛在北京已经生活工作了20余年。20多年间,这个台湾男人越来越“大陆”,越来越“北京”。徐涛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20年,在大陆,他感慨良多,有坎坷,有欣喜,总体感觉是“累并快乐着”。

  中国芯中国心

“科技无国界,我们做企业的,更是应该专注产品,让我们的产品服务中国人,服务全世界。作为全球三大芯片设计厂商中唯一的华人企业,我只想说,威盛属于中国人,我们很乐意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徐涛告诉记者,“做世界一流的中国芯”一直是集团董事长王雪红女士及全体威盛人的梦想。

“芯片科技是高科技产业的源头,在这个领域里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于中国IT产业的长远发展来说非常不利”,徐涛这样解释威盛当初为什么要做“中国芯”。对于并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芯片产业而言,“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做属于中国人的芯片”,这是个了不起的梦想。

2000年2月,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驻大陆地区,在北京成立大陆地区的运营总部——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并相继在深圳、上海、杭州等地设立研发中心。作为威盛电子全球研发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已经独立承担众多重要研发项目的设计,逐渐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连接上海、深圳、杭州的研发体系。

  被忽视了的IT业“节能减排”

“前几年,当行业间在比拼谁的CPU速度更快时,威盛提出一个全新的理念——谁更节能、更低碳。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从不顺应潮流,我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尽管与传统行业一样,IT业也存在行业垄断问题,但徐涛却认为“坚持自己才能做好自己”。目前,威盛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都放在生产绿色环保产品的研发上,“运行速度越快,你所需要的功率也就越大,消耗电能及所产生的热能也就越大,这是违背环保理念的,我们威盛的芯片可以做到高速而节能。”徐涛说,“前些年,我们曾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全世界的电脑都采用威盛的中国芯,那么每年全世界可以少建约13座核电站。”

徐涛认为,节能环保,其实是每一个热爱地球的人共有的情愫,这应该,而且必须成为主流声音,“政府的重视程度,政府对国民的环保教育等,这些也非常重要。这些年,威盛不仅非常重视节能产品的研发,更是把节能理念灌输到每个员工的心里。”

 

  致力“公益教育”

提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最令徐涛津津乐道的,当属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这家学院是由集团王雪红董事长通过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捐资在贵州惠水创办的。这是国内首所慈善大学,也是国内第一家公益非营利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校办学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举办者永不分红,学校以‘教育扶贫’为宗旨,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诚信高尚、充满爱心的人’,使优秀但贫困的学生能够有机会‘零成本’读完大学并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徐涛告诉记者,2011年的9月22日,学院正式对外招生,并迎来了首届学员,其中86%的学生获得全额学费奖学金,10%的学生获得半额学费奖学金。学校还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光明天使基金合作在全国招收了30余名盲人学生,为他们提供全额学费和生活费资助;并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输入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创新的力量

在徐涛看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成熟和壮大,IT产业渐渐向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云计算的模式转变,在未来的10年,更将是智能移动终端+云计算的天下,换句话说,全新的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到来。

云量的信息处理需要具备云级节能水平,绿色计算的价值无疑因此将被进一步放大。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一个低功耗和高性能的计算平台,尤其是作为核心的芯片需要海量的运行和云级节能,使云量信息处理具备云级节能水平。

威盛电子作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X86架构CPU和移动通讯芯片核心技术的华人企业,也是世界唯一横跨X86、ARM和CDMA领域的高新技术公司,将继续秉承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致力建设一个高效、经济和创新的计算平台,“做世界一流的中国芯”,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脑笔记本、智能家电等终端产品提供低功耗高性能的使用体验。

“作为一家以芯片研发为核心业务的高科技企业,威盛电子正是凭借着卓越的领导团队、优秀的人才资源,在多年持续创新的推动下,如今方取得已在全球拥有5000多项专利技术的成绩,这是连许多国际大公司都难以企及的。”徐涛认为,保持创新、重视消费者需求,是企业健康发展的要素之一。

(金佳玉对本文亦有贡献)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