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给富人看病
中外资本纷抢高端医疗市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谈佳隆︱上海报道

马丁太太一家从美国来到上海,居住环境转变,家人出现呼吸系统问题和过敏症状,但在普通医院问诊过程中,很多信息由于翻译的缘故被丢失。长时间就诊排队和没有后续的医务人员跟进,也另她头痛。她和女儿来到一家位于幽静花园式酒店内的私人医疗中心。登记时,服务人员露出灿烂的微笑,医疗中心还为病人准备了有机饮料……

“我终于找到了一名医生,问诊的时间超过了5分钟,”马丁太太欣慰地说:“从前台接待人员到医生,再到保险专员,我真正体会到被呵护的感觉。在问诊后的第二天,我的私人医生和护士还发信息来跟进我女儿治疗后的状况。这样的医疗服务才是我真正想要的。”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高端医疗产业规划已写入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名录。

今年3月14日,国务院颁布《“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紧接着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两份政策文件都明确:社会力量办医将被加大力度推进。

瞄准高端医院、专科医院

“短期来看,社会力量(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大规模进入普通医疗并不现实,而高端医疗毫无疑问将会成为突破口,”九鼎医疗基金负责人禹勃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医疗领域,高端人群需求非常旺盛,中国医疗产业还没有实现分级,而这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日趋成熟,此外,病种清晰的专科连锁医院的投资将有机会。”

“我们感受到中国政府在医疗改革和开放上的决心,五六年前我们要拿到高端医疗的许可执照还非常困难,现在我们不但拿到了,还把业务额经营得很高,这说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是对的。”WA臻景医疗副董事长德里克(Derek?Muhs)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加拿大籍企业家德里克曾有世界范围开发和投资房地产及私人医疗中心的经历。经过8年调查并咨询了麦肯锡之后,2011年2月,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WA臻景医疗中心在上海兴国宾馆花园正式开幕。这是一家符合世界一流五星级要求,拥有世界先进的医疗系统、人性化的服务和质量以及提供奢华享受的医疗中心。

“社会资本进入医院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做高端,二是做专科,并做成连锁。”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司长张宗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原有医疗系统不能满足的需求,这对投资来说是一个机遇,原来审批机构比较严,现在对于社会资本办医的一些审批,在组织规划方面已有了一定空间。”

放开高端医疗在政府部门看来是医疗改革重要突破口,市场需求存在,也并没有动摇公立医疗的根基,就没有理由不开放。

今年6月3日,财富品质研究院和瑞士LFS抗衰老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富豪健康白皮书》显示,虽然比其他人更重视健康,但中国富豪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约68%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只有12%的中国富豪有过抗衰老治疗经历,比例远远低于韩国和日本。

 

让富豪们不再到国外看病

“高端医疗产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日趋成熟,投资者能够获得很高的回报,又能够促进医疗水平和药品质量的提高,而颇为丰厚的税收是政府政策支持的原因之一。”德里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的现实情况有些令人担忧,有研究统计显示,中国富豪普遍认为国外医疗条件比中国好,81%认为国外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高于中国。

上海某知名旅游社项目经理薛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越来越多富裕人士开始接触高端医疗旅游。如日本精密体检之旅,就把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旅游线路结合在一起,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及获得治愈的机会。”

相比去美国、日本、韩国寻求高端医疗服务,把国外先进技术和最好的医生引入中国对于富裕人群来说可能是更为理想的选择。去年,WA臻景医疗和WA再生医学集团开始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进行合作,包括癌症的预防、治疗和研究也列入其中。今年4月,臻景生物技术集团宣布推出癌细胞治疗项目,主要针对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卵巢癌和肝癌。

多方资本抢滩高端医疗

中国已有的医疗基础设备、相对较低的医疗服务价格、专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引来多方资本涌入高端医疗。

中国的高端盈利性全科诊所和医院由于规模较大,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三个大城市。

目前这三个城市已有数十个高端医疗品牌,近90%的高端全科诊所和医院采取合资/合作的经营方式,一些品牌已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

今年6月30日,卫生部和上海市部署合作项目,上海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建设的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正式开工建设。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力争2020年建成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国内顶尖、亚洲一流、国际水准’的综合性国际医学中心,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端医疗服务新需求。”

除政府资本之外,今年6月26日,台湾联新国际医疗集团在上海宣布,旗下上海禾新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投资额在1.5亿元人民币的禾新医院也是国内首家外资独资医疗机构。此前,外资要想参与境内医疗机构主要参照2000年由卫生部等监管部门制定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以合资、合作两种形态开放了办医的资质来执行。

目前,全国约有3000万人群需要高端医疗服务。据上海市卫生局保守估计,上海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容量在106亿元以上,各大医院特需服务加上中外合资医院的收入每年不足40亿元。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境外资本、政府资本、民营资本逐步开拓中国广袤的高端医疗市场。德里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有将近14亿的人口,只要其中有百分之一的富裕人群需要高端医疗,那就是1400万人的巨大市场,这是各方资金投入该产业的重要原因。”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