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破八”意味着什么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今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创下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新低,同时也是该指标三年以来首次“破八”。

但这仍然处于可预见、可控制区间。因为早在年初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其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明确指出,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略微调低至7.5%,而这一目标,本身就是2005年以来首次“破八”,更何况,近期频密出台的稳增长措施已开始构筑经济运行下行底部。

那么,我们该怎么来看待本次“破八”呢?至少在可比较时段内,以往历次经济回落基本均属于短周期波动陡然探底(V形尖部)。譬如距今最近一次经济回落,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GDP增速从2008年一季度高点10.6%急剧跌落至2009年一季度低点6.2%,随后又因政府大力度救市迅猛拉升至2010年一季度高点11.9%;反观这一次探底过程,按照国家发改委预测,今年三、四季度GDP增速可能还将进一步放缓至7.5%或略低,由此可见,从2010年一季度起的半周期用时起码长达三年之久。

我们可以预见,中国经济已经或者即将迎来一系列长期性、根本性趋势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很难通过以往仰赖的,主要通过投资、出口以及消费“三驾马车”为中间变量的反周期货币、财政调控政策予以对冲。

诚如经济学常识所归纳的那样,需求因素决定短期景气,供给因素决定长期发展。中国经济曾在过去长周期景气时段平均年增10%以上,其深层驱动机制并非需求端的“三驾马车”(尤其是出口和投资)拉动所致,而是供给端的闲置生产要素不断投入实体经济推动所致。如过去被牢牢圈禁在低效率农业生产部门的闲置土地与劳动力,相对自由地实现了跨行业、跨地域的市场化配置。

然而就像“狼来了”的寓言在现实中的翻版,中国看似取之不竭的初级生产要素已经发生变化,粗放式增长模式已走到了枯竭的边缘。其中全国土地市场出让金总额在2011年达到峰值后,今年上半年同比降幅接近四成;而全国劳动力市场缺口数量即便当此非景气区段,仍然于今年一季度创下历史新高。

短期刺激至多只能对上述长期趋势变动所引致的经济减速起延阻作用。如6月份火线增援的9200亿元新增贷款,其所必须面对的新境况则是,中国不断降低的资本报酬率已经严重压制住实体部门投资意愿。因此,时下真正有效的保增长思路,还是应对症下药地从供给端入手,通过打破垄断、撤销管制、加大金融自由化等制度松绑,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开掘出中国经济又一个十年期增长空间。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