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坛上的诡秘毒杀

 

《中国经济周刊》见习记者白朝阳

毒杀,这个词因为一个已去世将近八年的当代风云人物,再次成为热词。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毒杀这一古老的暗杀手段,其手法愈发高明、科技含量愈高,也越难以被察觉。而在诡谲凶险的国际政治军事领域,毒杀事件更是隐秘、离奇、难以分辨。

7月9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的遗孀苏哈委托法国律师向法国当局提出调查丈夫死因的要求。她在法律材料中请求法国法官宣布阿拉法特死于谋杀,并对其死因展开深入调查。

阿拉法特

毒:钋(未证实)

时间地点:2004年,法国

“被害人”身份: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

结局:脑大面积出血死亡

2012年7月4日,瑞士洛桑放射物理学研究所里传出了骇人听闻的消息:在2004年阿拉法特去世时的遗物中检测到远超出正常水平的钋,阿拉法特很可能是死于钋中毒。不过,这些衣物是由阿拉法特遗孀苏哈交给半岛电视台,再由后者委托检验的。

阿拉法特毕生致力于争取恢复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民族权利的事业。1989年,阿拉法特当选巴勒斯坦国总统;199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阿拉法特2004年10月12日晚饭后发病,11月11日去世。迄今,死因报告仍未公布。医生称他死于脑大面积出血,但病因不明。苏哈说,当时谁都没想到放射元素下毒,也没做辐射化验。他的医生则坚信他被毒杀。

此次瑞典洛桑的研究所传出的消息无疑使阿拉法特死于中毒的说法更有“市场”。而且很多人坚信,投毒者就是以色列特工。

钋是一种放射性元素。由科学家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在1898年发现。钋毒性极强,即便是肉眼看不见的钋也足以置人于死地。当年就是因为实验室被钋污染,居里夫人的女儿伊雷娜才遭辐射而患上白血病,最终死亡。

死于钋中毒的人还不止以上两位。利特维年科曾是苏联克格勃和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特工,后叛逃并流亡到英国。2006年11月1日,利特维年科因为上吐下泻被送到伦敦巴尼特医院,医生在其尿液中发现了大量的放射性元素钋-210,23天后不治身亡。临终前利特维年科告诉父亲,自己是因批评并曝光莫斯科当局的丑闻而被俄罗斯特工暗杀的。

不过,以色列专家伊利·卡蒙指出,钋-210半衰期只有138天,而阿拉法特已去世8年,衣物中含量本来就有限,如何至今尚有大剂量残留?

7月12日,阿拉法特死因调查委员会推断中毒身亡成立,但是否为钋中毒尚不能证实。

 

  尤先科

毒:二恶英

时间地点:2004年,乌克兰

被害人身份:乌克兰前总统

结局:破相

2004年,乌克兰总统库奇马的任期届满,美男子维克多·安德烈耶维奇·尤先科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总统大选。当时,尤先科最大竞选对手是时任总理的亚努科维奇。亚努科维奇宣布胜利之后,尤先科指责对方竞选舞弊,并在再次选举中获得胜利。

当年9月,尤先科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前往一家奥地利私人医院治疗。医生发现尤先科血液中的二恶英含量严重超出正常值。

二恶英是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是目前人类已知最毒的物质之一,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倍。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危害严重。经过治疗,尤先科血液中的二恶英已被清除,但脸上因为中毒长出了很多脓疮,而且有怪异的蓝斑,整个五官也跟着变形。

尤先科认为,自己是被政敌陷害,政敌和国家安全部门的人串通,在他和安全局的官员共进晚餐时被投毒,得手后,那些凶手都逃到了莫斯科。

 

  哈达德

毒:带慢性毒药的巧克力

时间地点:1978年,伊拉克

被害人身份: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组织前领导人

结局:毒素积累慢性死亡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组织领导人哈达德一度鼓吹对以色列采取恐怖行动。1968年7月23日,哈达德手下的恐怖分子将一架以色列飞机劫持到阿尔及利亚,胁迫以色列释放20名巴勒斯坦俘虏。1976年6月27日,在哈达德的策划下,一架法航班机被劫持至乌干达。两次劫机事件惹恼了以色列的摩萨德。摩萨德将其列为头号追杀对象,哈达德闻风而逃,躲到了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摩萨德全称为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苏联内务委员会(克格勃)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情报组织”。

经过长期的观察,摩萨德发现这位200多斤的大汉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爱吃巧克力。但是在当时的巴格达,上好的巧克力不易买到。摩萨德买通了一名巴勒斯坦人,并让其将带有慢性毒药的巧克力转交给了哈达德。享用完美味的巧克力后,哈达德一病不起。医生始终查不出他得了什么病,因为他的症状与白血病相仿,可血液化验的结果却显示为正常。1978年3月,哈达德因为毒素积累而慢慢死去。 

 

 

    菲德尔·卡斯特罗

毒:被真菌感染的潜水服、毒丸、铊盐

时间地点:上世纪60年代,古巴

被害人身份:古巴前领导人

结局:逃脱暗杀638次

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一直被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视为眼中钉。据卡斯特罗的保镖法比安·恩斯凯兰特估计,美国中情局曾对卡斯特罗进行过638次暗杀。其中最惊险的一次当属潜水服暗杀计划。

CIA得知卡斯特罗很喜欢潜水,于是特意制作了一件带有真菌孢子和结核杆菌的保温潜水服,利用不知内情的中间人士转送给卡斯特罗。如果卡斯特罗穿上这件潜水服,他的皮肤会在接触病菌后慢慢腐烂,整个人也会因此死亡。但是,负责送潜水服的人觉得这份礼物不够贵重,于是重新买了件更好的潜水服送给了卡斯特罗,致使中情局的毒杀计划最终落空。

为了除掉卡斯特罗,CIA的技术专家们还制成了一种肉毒杆菌毒丸,并收买了卡斯特罗的朋友,德国美女玛丽·洛伦兹,让她乘机将毒丸放进卡斯特罗的饭菜中。CIA甚至试图用铊盐下毒,让卡斯特罗脱掉他魅力的“根源”——长胡须。然而,CIA的这些“毒招”最终都未能得逞。在“逃脱暗杀界”,卡斯特罗应该算得上是冠军。

 

  日瓦尼亚

毒:一氧化碳(天然气)

时间地点:2005年,格鲁吉亚

被害人身份:格鲁吉亚前总理

结局:死亡

2005年2月3日,格鲁吉亚总理祖拉布·日瓦尼亚在第比利斯市朋友的公寓中因天然气泄漏,中毒身亡。

日瓦尼亚1995年11月至2001年11月担任格鲁吉亚议会议长,2004年2月起任格鲁吉亚总理。

日瓦尼亚的突然死亡,引起了格鲁吉亚国内外广大民众的震惊和疑问。日瓦尼亚死后不久,总理办公室职员、总统赦免委员会成员赫拉什维利(此前曾在总统办公厅工作)也在家中面对亲人开枪自杀,这使日瓦尼亚之死的真实原因更加扑朔迷离。

对于日瓦尼亚的死,俄罗斯媒体提出了质疑。这些质疑包括,与日瓦尼亚一起死亡的25岁国家官员尤苏波夫在第比利斯市其他地区拥有住房,为什么还会在第比利斯市萨布尔塔林斯克大街第53号楼租房?为什么他的父母、妻子和朋友都不知道这所租赁房屋的存在?此外,3个月前屋内刚安装过伊朗生产的“尼卡拉”牌天然气取暖炉,使用正常,尤苏波夫为什么还要更换一个同样品牌的取暖炉?很多人因此认为,日瓦尼亚中毒事件的背后有人操控。

 

  马巴胡赫

毒:致突发心脏病毒药

时间地点:2010年,阿联酋

被害人身份:哈马斯重要成员

结局:“突发心脏病”死亡

马哈茂德·马巴胡赫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重要成员,也是以色列军方暗杀的目标之一。

2010年1月20日,马巴胡赫住进了阿联酋迪拜国际机场附近一家酒店。大约5小时后,他的尸体在客房被发现。一开始,在马巴胡赫死亡现场警方并没有发现打斗的痕迹,认为其有可能是死于心脏病。但之后细心的医生发现死者身上有不同寻常的鼻血痕迹。

后来的尸检结果显示,很可能是有人将毒药注射到了马巴胡赫的体内,使得他突发心脏病死亡。警方在马巴胡赫尸体的边上找到了治  疗心脏病的药物,但警方怀疑可能是凶手故意丢下以迷惑警察和医生。

经过调查,警方认定这是一起暗杀,而且几乎可以肯定是摩萨德所为。摩萨德有毒杀巴勒斯坦高官的前科,手法高明不易察觉。

后来,警方发现,摩萨德为了暗杀马巴胡赫制定了极为详细的计划。在马巴胡赫登机前往阿联酋时,摩萨德便派人跟踪。入住酒店时,摩萨德的人偷听了他的房间号并乔装打扮为女服务员诱使马巴胡赫开门,随后便冲入房间向马巴胡赫注射了毒药。

警察发现这些杀手全部使用了假护照,在暗杀前由巴黎、法兰克福、罗马、苏黎世等地飞抵迪拜部署,在得手后又分别离开逃到了巴黎及南非等地。

 

马沙尔

毒:耳中灌毒药

时间地点:1997年,约旦

被害人身份:哈马斯领导人

结局:重病一场,解药来救

以色列作家米什克·本·戴维曾经是名摩萨德特工,他写道:“特工虽不完美,却近乎完美……素质出色、经验丰富、策划谨慎。我们在全球任何一处地方获取情报的能力超群。”按照他的说法,摩萨德行动成功率高,“1000次行动中或许只有一次失败”。

然而,或许就是本·戴维所说的这一次失败,就足以使摩萨德在国内外颜面无存。

1997年9月25日,摩萨德特工以加拿大“游客”的身份潜入约旦,将毒药注入哈马斯高官马沙尔的耳朵中,马沙尔当即昏迷,被送往医院抢救。由于事情被马沙尔保镖及时发现,两名摩萨德特工当场被活捉。其他特工则逃到了以色列驻约旦大使馆避难。

哈立德·马沙尔1956年出生在西岸城市拉姆安拉,1967年前往科威特,随后相继在卡塔尔、约旦等阿拉伯国家从事政治活动。1996年起出任哈马斯领导人。

事发后,约旦国王大怒,约旦和以色列的外交一度陷入危机。最后,时任以色列总理的内塔尼亚胡给马沙尔送来了解药并释放了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以求“和解”。摩萨德头子丹尼·耶特姆也因行动失败而引咎辞职。此后,耶特姆在接受CNN采访时还对这次失败的行动表示遗憾。

而在2004年,阿拉法特去世后,马沙尔就说:“我敢毫不犹豫地说,以色列应该为阿拉法特的死亡负责——我相信阿拉法特是被毒死的。”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