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进入“党支部”时代

 

《人民日报》记者张永恒

6月26日,在一次以塑造和谐企业为主题的活动中,北京家乐福成立了家乐福党总支、团委,成为国内第一家设立党团基层组织的外资零售企业。

到外国“资本家”的企业去建立共产党组织?从工会到党支部,沃尔玛都进行了妥协,外媒甚至用“世界最大的共产党入主世界第一的零售商”的标题渲染这一事件。从诺基亚到家乐福,从渣打银行上海分行到普华永道中国,从北京现代到阿尔卡特朗讯上海贝尔,全国各地的外企纷纷建立党组织,这好像变成了一种潮流。

是主动,而非被动,外企在中国本地化过程中不断体验着“中国智慧”。

党旗插进外企

北京投资促进局的前身北京市外商投资服务中心,从1991年接受第一批外资企业51名党员组织关系开始,到今天已经发展了1个外企党委,5个党总支,98个独立党支部和5个联合党支部。上海外服是专门为国内外企业和外商驻华代表机构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以及商务代理、人力资源咨询等延伸服务的企业,其党委依托“外企党员之家”网络平台,为“散落”在2.4万家外企、400多个支部的1万多名党员营造了一个网上精神家园。

外企党支部,属非公经济党组织。早年由于其流动性大,人数不多,曾被称做“流动党员”。后来随着外企党员数量上升到一定规模,纷纷应上级党组织要求,成立单建制党支部;党员人数较少的则成立联合党支部,大多依托所在地的上级党委指导和代管。

曾几何时,拥有党支部是国家行政单位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利,在外企建立党支部,有人曾认为会引起外资方的不理解。后来,随着党中央对“两新”组织的重视,诞生了第一批外企党支部。2006年前后的党员先进性教育,让外企党组织得以壮大和发展,尤以京、沪、广、深等外企较多、规模较大的一线城市为最。

本土化or管理智慧?

众所周知,外资企业最注重的是利润获取和员工劳动生产率,绝对不会花钱养“闲人”。外企能够建立党组织,并且公开招聘党建工作的专职人员,说明他们认为党的工作和活动在企业里是很有成效的,有利于企业发展。

日本荏原公司驻中国首席发言人酒井拓夫曾意味深长地说,“你们党组织的目标任务与我们企业的目标任务是一致的。”这就难怪,许多退居二线的党员到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退休后的党政领导到企业担任党组织书记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与其说这是外企本土化过程的一种策略,不如说是适应或服从于一种管理智慧。外企在世界各地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将自己企业文化与当地的民族文化融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展。

 

让外企的党员找到家

李峰是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北京现代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汽车企业,中韩合资比例各占一半。这家公司成立之初只有76名党员,如今已增加到1260多名。公司党委提出,优秀员工不一定是中共党员,但中共党员一定要争当优秀员工。他们还给韩方员工每人发了一本中共党章。李峰说:党委是中方在企业中最强大的组织形式。帮助外籍员工了解中国共产党,有助于让他们领悟到,想在中国做好企业,应当如何与党组织的政治资源对接。

外企里的党员们,用“找到了家”来形容党组织的温暖:党员通过组织活动聚在一起,学习党的各项重大政策,与党中央精神保持一致。让原有的党员不脱离党组织,让很多隐形党员和“口袋党员”亮明身份,重获归属感;使党的思想、党的先进性力量占领年轻人群体,减少80后、90后知识精英对党组织的疏离和隔阂;消解投资方对党组织认识上的隔阂和误区。

外企党组织还活跃了企业文化,丰富了职工生活。阿尔卡特、朗讯和上海贝尔等公司党支部就组织党员参加周末植树和捐助农村学校活动等公益活动;在劳资纠纷、员工福利保障等方面,外企的基层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当公司与员工出现劳资矛盾时,既维护资方的应得利益,又为企业职工争取合法利益的最大化,最终达到“双赢”的满意结果。

党支部得到外方认可

外企中的基层党组织从无到有,并日渐壮大,不仅得到广大党员和企业员工的支持和拥护,也得到了外方投资管理者的了解和认可。今后,外企里的党支部还将不断发展壮大,外企里的党员们,将和全国8000多万名党员一起,始终走在改革和发展的前列,保持其永不褪色的先进性。

外资企业的党建工作不同于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一方面外企员工流动比较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和经营都由外籍人员负责,因而党支部工作存在相当的难度。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加速发展,大量“单位人”成为“社会人”,“两新”组织迅猛成长。面对新形势,如何为党的建设注入强大生机和旺盛活力,也为多元社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保证?事实证明,在这些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细胞里,党组织依然是大有作为的“战斗堡垒”。

(张兵、刘雪颖对本文亦有贡献)

  新词

“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

隐形党员:指某地的流出党员未到流入地报到,将党员身份隐藏起来,使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无法掌握其自然情况的党员。

口袋党员:党员转出组织关系后,手持组织关系介绍信,装进口袋,自行留存,未到预转入党组织报到。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