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回暖宜淡然处之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饱受调控的全国房地产市场近期渐呈回暖势头。有报道称,杭州、南京、深圳、上海城市,纷纷出现新楼开盘即售罄的“反常现象”。

最新统计的一系列数据不断验证上述判断,如价格方面,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涨0.05%,这也是自2011年9月以来房价首次环比上升;再如成交量方面,以上海为例,6月份该市新建商品住宅与二手住宅成交面积均创2011年2月以来17个月新高,其中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已经接近五年来月均成交量。

因应楼市回暖势头,不乏心忧者顾虑房价会否反弹,毕竟一旦预期反转,很容易导致价格走势沿自强化轨迹超涨超跌。加之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此前屡现“空调”陷阱,反映的现实就是:2008年全国房价也曾一度出现回落迹象,但是很快,这种回落报复性地催生出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成交均价疯狂增长42.1%、75.5%,以及将近24%,三项增幅均大大突破历史峰值,并在紧随其后的2010年,迫使“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不得不发。

那么时下出现的楼市回暖究竟会不会再次演变为2009年那一幕?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本轮房地产调控之所以一改过往疲弱态势,最直接、最敏感的因素即在于限购政策。因此,只要房地产调控仍然坚守限购底线,由其压制的房地产市场基本走势绝无可能迎来拐点。

自去年底以来,为了稍稍缓冲楼市低迷不利影响,全国起码已有三十多个城市相继“微调”调控政策,而中央政府对此动向基本采取默许姿态,唯独对于或将涉及放宽限购的五个城市一律勒令即刻改正。由此可见,“限购”是政策底线。

在限购政策毫无松动的情况下,楼市回暖无非来自前期积压的刚性需求,以及宏观经济景气度下行所引致的货币政策日渐放松,客观上给予了房地产市场放松调控的想象空间。而这两点,前者本身就是一次性的,至于后者,只要决策层始终坚持目标不变,总体仍处低位盘整的楼市回暖将后续乏力。

目前真正的危险反倒是反应过度,矫枉过正。事实上,在此之前,本轮房地产调控其实已经逐渐显露打压过甚的初步迹象,如今年1—5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至18.5%,创金融危机以来新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降至20.1%,创近十年以来新低。

如果时下仅仅因为恐慌性心理,毫无必要地再度加码楼市调控,哪怕单就楼市调控本身来看,紧随其后的供应量下降,以及整体经济硬着陆风险必然倒逼调控政策改弦更张,无不恰与原定目标南辕北辙。因此,当下真正明智的做法,还是淡然面对市场短期、小幅波动,一如既往,保质保量地把保障房建设等长效措施落到实处,推及长远。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