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力推“新庄模式”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马玉忠|黑龙江报道

除了大米举国闻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的五常市还有一张很响亮的名片——二河乡新庄村。

上世纪90年代末,因为贫困与积怨,新庄村成为“上访大村”,社会管理一度出现真空,到今天,全村整个经济社会生活已焕然一新。这缘于村党支部书记刘清泉推行的新农村社会管理——“新庄(1+3+N)模式”。眼下,哈尔滨市正准备结合该市实施的社会管理“强基工程”,在全市推广新庄模式。

  “上访村”变“示范村”

1992年,高考落榜的刘清泉回到家乡。当时的新庄村是五常市有名的贫困村。位置偏僻、资源少,村里没有一座像样的砖房、没有一条好走的道路,信息闭塞、村里债台高筑、群众吃喝赌成风。因为群众上访告状不断,两任村支书主动辞职,社会管理一度出现真空。家乡的破败、贫穷和落后深深刺痛了他。

回家后的两年,刘清泉先是在家放鹅、养鱼,1994年当上村治安委员,1995年入了党。当上治安委员后,刘清泉带领村民修路、架桥,一点点改变着新庄村的面貌。

1999年,因为有以往的工作经验,又是党员,在村民眼中“有正事儿”的刘清泉被选为新一届新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班子成员和干部群众谈村事、谋发展。之后,村里聘请东北农业大学教授编制村域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引进新技术,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还跟东北农业大学结成了帮扶对子。

13年后的今天,新庄村集体资产由负债140万元发展到净积累1090万元,全村705户,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农家乐旅游两大产业,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900元提高到11000元。村里建成了600平方米的综合活动室、4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1500平方米的篮球场地,修建白色路面15公里,安装路灯120盏,30公里田间路达到机耕路标准,70道丁字坝护住塌岸河堤;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大型沼气站投入使用,老百姓住进了10000平方米节能示范小区。6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拿到村里发放的养老金,村民家里有了困难都能得到村里的及时帮助。新庄村还有“校车”制度:村里跟客运部门签约,在每天早晚的固定时间,专门有两趟班车接送新庄村的孩子上学放学……

新庄村先后获得了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劳动模范集体”和“文明村标兵”等荣誉。

为农民办工会,由“1+3”到“1+3+N”

村民生活富裕了,刘清泉又把目标瞄准了服务功能创新。他创造了“1+3”管理模式(“1”即党支部和村委会,“3”即农民合作社、农民工工会、计划生育协会)。

农业生产缺少资金长期困扰新庄村。刘清泉大胆尝试,成立了农民合作社,由合作社社员出资组建“社内银行”,在全省首开资金互助,累计筹集互助金1000余万元。黑龙江省银监局、省金融办经过调研,给予高度评价。

“通过合作社帮扶,现在每垧地能收入20000元,种子化肥合作社管,不用操心,打完粮直接送合作社,啥风险都没了。”合作社社员李桂杰对记者说。

在农民承包30年不变的土地外,新庄村有一块机动发包地,承包给村民耕种,承包费用用于集体积累,同时,新庄村的农民合作社经营收入有60%返还社员,40%用于集体积累——这些,都成为新庄村管理创新的资金来源。

 

本应是工人的组织“工会”也出现在新庄村。“工会成立以后,主动维护外出务工人员权益,共维权3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50多万元。”刘清泉很自豪。村民向《中国经济周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村民韩延军在牡丹江一工地施工时被施工方人员打伤,事发后施工方推诿,一分钱不赔。刘清泉带领工会成员连夜赶赴300公里山路到达工地,以工会主席的身份据理力争,最终使韩延军获得了合理赔偿。临走时,施工方领导握着刘清泉的手说:“你真行,为一个农民跑这么远,冲你这精神我也得给钱。”

新庄村“1+3”管理模式推出后得到了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哈尔滨市政法委驻村调研帮扶时提出,将“1+3”管理模式提升到“1+3+N”管理模式。

“这里的‘N’就是不断改进和增加的各种新型社会组织形式,‘1+3+N’是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工会、便民服务站为平台,以建立农村多种新型协会组织为纽带,致富村民,服务群众,协调各方利益,形成村级社会管理创新全覆盖,推动村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哈尔滨市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锡东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针对农村“闲”、“散”容易诱发各类问题的情况,新庄村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残疾人协会、老年协会、家长协会、综治环保协会和优抚协会。各协会由党员干部挑大梁,将从事不同活动的村民纳入管理,广泛参与、自我约束,形成群众参与的无缝隙管理。其中,计划生育协会成立以来,就创办了网站、村报、秧歌队、图书室,利用农闲和节假日,举办科普、普法和村民运动会等文化活动上百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各种陈规陋习。

村里办事也“信息化”

便民服务站在城市里很多,但在农村很鲜见。刘清泉和班子成员商量成立了村便民服务站,为农民群众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可以全程代理,通过代交、代取、代领、代办等形式,免费为村民提供建房审批、低保救济申请、身份证办理等10大类、33个服务项目,真正做到让村民小事不出村,既节省时间又节约开支。

新庄村目前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将农户的户籍基础资料、合作医疗基础资料、农业补贴基本信息、土地基本信息等,录入村服务中心的电脑中,方便群众查询、办理各项事务,并与市、乡两级有关部门建立便民服务事项办理网络,有效解决了过去农民办事往返跑、花时间、人难找等问题。

如今,附近十里八村,甚至其他乡镇的农民纷纷跑到新庄,加入各种协会,参与社会活动。“新庄的这些社会管理模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边的村屯,很多乡镇、村屯都在效仿和学习,我们始料不及。”刘清泉说。

“新庄村‘1+3+N’管理模式中的‘N’是个不定项,只有这一项不断地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水平才能不断地提高,农民才能不断地享受到完善的社会服务。”锡东升评价。

“这种全新的社会管理模式显示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强大创新活力,推动了村域经济发展。”锡东升表示,下一步,哈尔滨市抓住“村”这一农村社会管理的最基层,全面推动并加强村级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夯实村级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全面带动提高全市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有效维护农民群众根本权益,实现农村发展、促进乡村和谐。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