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拒绝汽车救市

 

张志勇

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一项政策多少有些让人意外。

该项政策确定,“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这是中国汽车市场从2011年以后进入低速增长以来,政府推出的第一个救市政策,也许这是政府推出系列救市政策的前奏。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各项指标都不太理想,汽车市场的表现同样是低迷低迷再低迷。

但尽管如此,汽车业内几乎对于政府救市都抱有一种抵触的情绪,普遍认为目前的汽车市场陷入低速增长,是对于以往高速增长的一种正常回调。

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刺激了汽车市场在2009年、2010年的三四十个百分点的高速增长,从形势上看确实达到了救市的目的。但是,从本土企业与中国汽车产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去看,短期的救市政策恰恰背离了长期的发展目标。

首先,救市政策刺激下的高速增长,让本土汽车企业过于强调渠道扩张与销量的增长,却忽视了企业管理。其次,救市政策导致了汽车产业发展的节奏出现混乱。

汽车市场对于未来需求的透支,造成了汽车生产储备不足,产能仓促扩张,产品品质下降,产品价格抬升,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最终导致未来许多企业生产规划趋于过度乐观,以至于造成未来产能过剩。

因此,2011年乃至2012年前4个月的汽车市场增长速度下滑,原因在于多个方面,但是汽车市场优惠政策的退出,直接造成了汽车市场消费热情的下降;同时,2009年、2010年对于后两年需求透支的后果也陆续表现出来,整个汽车市场呈现低迷增长势所必然。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汽车市场在过去的30多年发展中,走得过于顺利,顺利的后果就是任何汽车企业几乎不用太多的努力,只要能够生产出汽车,就能够形成收入与利润,这显然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也造成了对于终端消费者的伤害。

中国现在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市场,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所谓的第一实际上是外资品牌占领中国市场的第一,中国都成为外资品牌的世界第一市场了,本土品牌却仍然拥挤在中低端市场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有人说,正因为本土品牌在市场中的弱势,才更需要政府的救市政策。

确实,2012年,自主品牌在汽车市场中的份额持续下降,1—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42.3%,这个数据在一季度还是42.87%。这个占有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下降3.2个百分点。

但是,我们要搞清楚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为什么会下降?是汽车市场增长缓慢所致吗?其实,根本的原因在于自主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相对弱势。

没有竞争的失败,就没有长期的成功。所以,中国汽车市场一时的低迷增长,恰恰是强迫本土汽车企业反思自己成败得失的最佳时机,也是本土汽车企业重新选择自己发展战略的最佳契机。

而且我们不必担心本土汽车企业会在这种微增长时期中走向消亡。诚然,会有许多本土汽车企业丧失竞争力,并被其他企业所兼并重组,但是也会有一些本土汽车企业能够在这种市场的压力下崛起,他们充当市场的重组者、主导者,并进而成为能够与外资品牌相竞争的中国力量。

从本土企业与中国汽车产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去看,短期的救市政策恰恰背离了长期的发展目标。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