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辛庄的城市梦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勇|河南濮阳报道

尽管质疑声不断,“西辛庄市(筹)”的牌子还是在5月8日如期挂在河南濮阳市西辛庄村气派的村委会大楼前。

不过,到目前,作为首个“村级市”的“西辛庄市”也仅仅是在筹备阶段,当地政府对此事的态度是“不支持,不反对,不参与”。挂牌当天,没有一位政府领导到场。村级市的命运如何,还是个未知数。

“村级市”是什么?为什么要搞“村级市”?

  “村级市长”:

“我还是个村党支部书记”

5月12日,河南濮阳,大雨滂沱。“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市(筹)”的大牌子十分醒目。大雨也挡不住参观者的热情,濮阳市铁路系统员工冒雨骑自行车前来参观学习,衣服都淋透了。61岁的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一遍遍哑着嗓子慷慨激昂地为前来考察的人们讲解西辛庄的发家致富史。外界的诸多质疑与非议,丝毫不影响这个“村级市长”的热情。

“现在的确有人叫我‘市长’。不过,我这‘市长’就是个村干部,和上海市长还有别的市长是没法比的。”李连成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笑言,“揭牌那天我专门穿个西装,打个领带,想着我们村要像个城市的样,我怎么着也得穿得像回事。”

在李连成看来,西辛庄和城市可以并肩媲美。“我们村经过这20年的发展,现在村民享受‘市民’的生活,和城市没啥区别。为啥不能叫‘市’?又不是行政区划的市,就是把我们村建得像城市一样,城里有啥我们也有啥。”面对建全国首个村级“市”是“作秀”、“炒作”、“瞎折腾”等质疑,李连成激动地辩解。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连成提出建立“西辛庄市”,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从网民到专家学者,有人质疑“犯了幼稚病”,做“白日梦”,有人认为是“创新”,褒贬不一。

“十年前,我就想把村里建得和城市一样。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住小洋楼,通了自来水、天然气,还建了学校、医院、宾馆和超市,我们村里有企业让村民像城市人一样有地方上班,建的大广场和健身器材让村民下了班有地方休闲,使村民在农村也能享受市民一样的生活和待遇,还有公共环境和服务。”李连成对西辛庄村已经具备的“城市要素”很自信。

不过,这个“村级市”并非行政划分意义上的“市”,亦没有“市”的行政级别,这里只是一个建设得像城市一样的农村。至于“西辛庄市”的未来,“我还是个农村的党支部书记,村里还是实行村民自治,跟原来不同的就是把西辛庄村附近的东辛庄、张头、庆中等15个村,约2万户村民都合并到一起,然后共同组成一个‘西辛庄市’,其实就是几万人的新型农村大社区。”李连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行政关系上,“西辛庄市”还属于濮阳市庆祖镇党委、政府直接管理。

而对于“村级市”的概念,西辛庄的大多数村民感到茫然。“啥叫‘村级市’俺也不清楚,就知道那天热热闹闹地挂牌了,可能就是比城市差点,比一般的农村条件好点吧。”28岁的王翠芳在村头开了一家小吃店。她关心的是每天有生意可做。

既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西辛庄依旧是农村,为何要挂牌称“市”?

 

“宣传也是生产力”

对善于创新和敢于尝试的李连成来说,“创建”全国首个“村级市”或许另有深意。在他看来,“宣传”也是生产力。

现年61岁的李连成,1991年任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20余年来带领该村从无山无水无资源的穷乡僻壤发展成濮阳市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没上过一天学的李连成因此名声大噪。

“他爱琢磨,年轻时候在村里就是个‘能人’,会编苇席,会泥瓦工,垒的灶台在全村是最好的,胆子还大,很早就拉板车搞运输贩卖。”西辛庄村一位李姓大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上世纪80年代,李连成就靠种蔬菜大棚成了村里“首富”,1988年盖起村里第一座小洋楼。1991年,这个“能人”当选为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从种大棚蔬菜起步,靠办企业致了富。

很快,西辛庄村发展塑料大棚40余个,全村收入达30多万元。此后,濮阳市的“白色工程”启动,就是号召种塑料大棚。西辛庄则开始“转型”,全村13户村民投资建了再生纸厂,仅两年时间,造纸厂纯利润达200多万元,全村又每户入股1万元,再投资扩大生产规模。2004年,西辛庄村为迈上发展新台阶,南下上海、浙江、广东招商引资。

此后,西辛庄村规划了电光源工业园区,选择了环保、节能型的电光源产业,引进了数家电光源企业,形成了以汽车灯、节能灯、灯芯等为主的电光源产业集群。2011年,西辛庄村已经吸引外来投资企业24家,年产值10余亿元,西辛庄人均年收入突破2.6万元,吸引外来人口8000多人。

不过,近年来,西辛庄村里的集体企业日渐式微,目前已逐渐转让给个人。此外,人力资源优势随着用工成本上升渐渐消失,且村里仅有的900多亩土地资源已成为招商引资瓶颈。下一步如何走,成了摆在西辛庄村面前的一道难题。

 

  “城市梦”还需靠招商引资来实现

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的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工作为西辛庄的“突围”带来了曙光。

庆祖镇政府工作人员透露,与西辛庄村相邻的庆南、庆中、庆北、东辛庄等周边15个村的村民看到西辛庄村的福利条件越来越好,纷纷表示自愿将村庄并入西辛庄这些村民分别向当地政府和西辛庄村递交了联名书,在上面按下手印。而自然村合并是新农村建设所鼓励的,只需到镇一级政府申报即可,西辛庄去年已将合并一事上报庆祖镇政府。

合并15个村庄,能节约2000亩土地。将来,可以在这些闲置土地上招商引资办工厂、种植、养殖。此外,现在,农村“80后”的孩子从小读书,在外打工,留下种地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妇女,这很难实现农业现代化,合并村庄后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人口的集中实现城镇化,为“三化”协调发展探索新路子。这是李连成的谋划。

不过,这看似很美好的设想却面临着“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难题。

“合并村庄的首要问题是资金难题,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仅靠国家投入是不太现实的,还得依靠招商引资来实现。”李连成表示。

并无太多资源优势的西辛庄村失去人力成本优势后,未来如何吸引投资者还是一个难题。而对善于借力的西辛庄来说,建立“村级市”除了圆“城市梦”之外,或许更期待“明星效应”为其未来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我也没做宣传,你看十里八乡的,还有外省的都跑来我们这来参观学习。”李连成颇为自豪地说,名气大了招商引资也容易了,已经有一两家上市公司来谈合作了。不过,结果还需暂时保密。

无论初衷如何,建立首个“村级市”的西辛庄的确“火”了一把。

(李姗姗对本文亦有贡献)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