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立即停止扩招

    中国经济时评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到,“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

但愿该文就此止住堪称“神奇”的中国式扩招。道理很简单,教育发展自有其规律,而中国的高校招生数从1998年时的108万人起步,及至去年竟然已达675万人,短短13年内扩招6.25倍的“历史性跨越”,必然如民谚所述“萝卜快了不洗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过快过猛的高校扩招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正常生长。原本容量有限的高教资源为了应对井喷式增长的就学压力,不可避免地生出两个“怪胎”。

一个是,高校为了扩建校区、引进师资、添置设备、保障后勤,只能通过大规模举债来解决资金缺口。据《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截至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已经高达4500亿元至5000亿元,不少高校实际已经技术性破产。

另一个是,纵使高校如此这般竭泽而渔,教育资金相对较慢的投入产出依然导致教育质量普遍“注水”,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当时受访的8777名大学生中竟有51.5%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这种图景最后演化成的实际状况是,一方面,自2004年起,我国城镇就业压力开始缓解,以“民工荒”为表征的非技术性劳动力短缺导致初级生产部门工资水平迅速上升,“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面临衰退;另一方面,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就业难”正急剧上升为经济社会突出隐患,很多地区,大学生初次就业率甚至不足40%,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显著表现出年轻化与高学历化趋势。

这种事与愿违的局面固然可追责到产业升级迟滞、就业弹性偏低,但是,盲目扩招也难辞其咎。由于劳动力市场客观存在分割效应,经济发展的非跳跃性决定了高层次人才需求只可能保持稳定性增长,因此,所谓高层次人才供给的跳跃式增长必然与真实需求剧烈摩擦,大量高不成低不就的青年劳动力既被动又主动地就此游离在高、低两个市场外。

所幸当前扩招的动力也已衰竭,因为2008年起我国高教适龄人口数量已开始下降,而高考录取率则一路飙升至令人惊愕的72.3%。因此,停止扩招,已无任何犹疑的理由。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