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面前,谁是绝对安全的?

丁永勋

不久前,一则未经证实的爆料,把废旧皮革和牛奶、果冻等诱人的食品联系起来。随后,相关行业组织和企业纷纷辟谣,力证这种做法无论从工艺还是成本上都是不合算的,并高调宣布不排除起诉散布不实消息的个人。

但是,随后央视用证据确凿的调查证明,废旧皮革加工的工业明胶已大量流入制药企业,被制成了包裹药品的胶囊,送检的多家药企15个品种的药品,铬含量均严重超标。

按照常识,药品是用来治病救命的,对原料成分的检测标准要比食品还严格。国外制药企业,仅是因为对药效夸大宣传,就会被施以重罚,更何况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原料。国家药典明令禁止使用的工业明胶,竟能一路畅通无阻进入知名药企,这样看来,皮革明胶进入牛奶、果冻等食品,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一个胶囊外壳才用多少明胶啊,为了节省成本,无良企业硬是能从蚊子大腿上榨出二两肉来,怎能保证没被送检的药品不会使用有毒明胶?又怎能保证工业明胶不会被用于食品等其他领域?

有毒胶囊的出现,不仅为不容乐观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再添新忧,更说明一旦底线失守,为追求利益不择手段,社会可以溃败到什么程度。果冻、老酸奶等可能掺入工业明胶,还可以选择不吃,但一旦生病,该吃的药总不能不吃吧。这样想来,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

面对这让人震惊的内幕,人们最先追问的,是监管为何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发现查处有害产品上,又一次后知后觉,落在了媒体后面。

的确,药品生产监管应该是非常严格的,各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形成这样完整的“制毒”产业链,监管部门确实难辞其咎。监管存在的问题,有的是因为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造成谁也不管;也有失职渎职,对眼皮底下的造假制毒行为睁一眼闭一眼;更是因为执法不严,违法成本太低,很少看到有企业因为其失德行为被罚得倾家荡产、关门倒闭。

不过,在检讨监管的同时,仍要强调的是社会道德的重建。监管执法,更多是一种事后惩戒,且作为执法依据的法规和标准,总有滞后的时候。除了外在的监管之外,还应有内在的约束,即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写过著名的《国富论》,但经常被人忽视的是,他还写过一本《道德情操论》,强调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个人需要讲究道德,企业的血管里,也要流着道德的血液。

如果只为追求利益,不惜铤而走险,我给你供应有毒的明胶,你给我生产有毒的奶,最后大家都可能要吃有毒的药丸。这就进入了一个所谓的“互害社会”,信任稀缺、道德滑坡,不仅大大增加社会运行成本,最后也没有人是安全的。

在有毒胶囊生产链条上的那些人,对工业明胶可能被用于食用、药用,并非完全不知情,而他们态度竟如此坦然,尤其令人心寒。事发至今,被点名的药企除了修正药业有所辩解之外,还没有一家表示承担责任或道歉认错,很难让人相信他们会真正反思警醒。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能恪守心中的道德律,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有可能打破这条制毒链条。废旧皮革并非全无用处的废品,以此为原料制成的工业明胶在很多领域也有广泛用途,只有在底线失守的互害型社会,才会被制成害人的“毒丸”。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