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急需股市驰援

钮文新

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近日开始逐一公布,尽管表面上还说得过去,但数据中蕴含着的危险绝对不容乐观。比如价格数据,CPI和PPI的背向而行趋势,是不是意味着“滞胀”的可能?贸易数据中,进口增幅的大幅回落是不是隐含着内需不足的意味?企业景气指数表面还不错,但食品、医药等刚性需求行业(成本比较容易向后端传导行业)过高的景气度是否掩盖了整体企业景气不足的情况?

所有数据都讲述着经济中存在困难。我们必须看到现实、承认现实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才能给出正确的药方。最近,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当国资委声称大型国企需要补足资本后,银行通过股市的一轮再融资再次跳到了我们面前。

为何大家急于通过股市补充资本?实际上,过去错误地采用紧缩货币去对付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已经使中国经济陷入恶性循环,而银行和企业现在必须大规模地股权融资,但股市无法配合这样的需求就是恶性循环的必然后果。

比如银行,其资本充足率不是全部达标?不良率和不良额都在下降?那为什么还要没完没了地融资?有人一定会说,那是因为“4万亿扩张”之后,银行坏账可能增加的结果。已经有人在做这样的舆论铺垫了,但在笔者看来,完全不是这样。

问题源自企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成本上涨,企业自有资金不可能相应增加,企业为了维系必须的生产规模,必须多借贷款,这是别无选择的事情。

但由于央行紧缩货币,这势必造成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可以获得、甚至可以充分贷款的企业——通常是国有企业,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会快速恶化——负债率快速上升,必须及时补充资金。

第二,无法获得或无法获得足够贷款的企业,他们要么拿到少量的贷款去干其他更高收益的事情,要么干脆关门歇业、破产倒闭。为什么要拿有限的贷款另寻他途?有些人,甚至不称职的经济学家也会这样认为:不务正业。但实际是,这些企业依靠现在能够拿到的“价格不菲”的少量贷款,无法使生产达到足以产生赢利的规模。

第三,整体经济失血,经济回落,股价下跌。

注意,这三件事碰到一起很麻烦,因为“恶性循环”。对企业而言,一方面因为成本上涨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急于补充资本;另一方面,紧缩货币抑制了国内市场需求、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而股价下跌,不能有效配合企业增发股票;对银行而言,一方面国有企业——最优质的贷款客户资产负债表变坏,银行的信贷风险攀升,急于补充资本予以对抗;另一方面,资产质量的不良预期,同样压低银行股价,也无法满足银行的融资需求。

现在急眼了。中央政府急于推高股市,但支撑股市上涨的基本面数据却压制着股市上涨。宏观看,经济整体下行,甚至面临“失速”的风险;微观看,企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利润状况越来越差。这种情况之下,指望股市“牛气冲天”是不是有点“痴人说梦”?

不错。我们可以加大QFII、RQFII额度,可以加大社保基金的入市力度,但境外投资者是否买账?就算境外投资者买账,是否有能力把中国股市托起来?我们必须看到,QFII也好、社保也罢,他们说到底也就是个“药引子”,那“药”在哪儿?如果只有“药引子”,而没有真正的“药”,那病能治好?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急需股市驰援,但“药”至少需要两味:一、立即结束宏观经济的恶性循环状态,停止用紧缩货币的手段对抗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二、央行立即降低法定存准率,减小商业银行存款压力,并允许老百姓将储蓄转化为投资。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