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须搭上信息化快车

简勤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的创造、传播、消费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让文化产业搭上信息化这班快车才能行得更远,走得更顺。

“跨界+链条”成规模

民族风引领国际化

要助推产业发展,必须先认真分析和思考文化产业发展的融合化、链条化、全球化新趋势。

融合化。从发达国家文化发展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来看,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边界正在打破,与旅游、体育、通信、制造业等融合形成规模化发展格局。国内一些提供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企业已经开始研制自己的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硬件产品,有的企业还开始兴建自己的通信传输网络。融合为文化产业开启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链条化。内容是文化产业的火车头,其发展能带动整个产业链。近年来,传统音乐产业链发展困难,数字音乐产业却生机蓬勃,一些传统唱片公司、音乐网络公司每年在数字音乐方面的收入超过千万元,大大促进了中国音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以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为例,在上游与包括全球知名的索尼、华纳等500多家版权提供商合作,向下游发展俱乐部会员近1亿人,2011年正版歌曲累计下载量超过13亿次,产值超过200亿元。

全球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立足国家民族文化根基、瞄准国际市场,用主流文化产品有效占领国际文化市场,提升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近年来,我国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已在国际上引起关注。无线音乐基地是中国移动面向全球用户的一个窗口,仅去年就配合外事部门接待世界各地来访者近100批次、1000多人,这些慕名而来的外宾大多是各国的文化官员、文化企业负责人,对无线音乐这种新型文化形态的发展非常感兴趣。

  思路是源头水

技术+模式激发产业活力

每一次新技术出现催生的产业融合都能够带来一场革命性的产业巨变。怎样才能助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思路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原动力。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文化产品、渠道、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新思路不断涌现才能让文化产业有更强的活力。前几年,传统报纸、杂志受到互联网新闻的冲击很大,中国移动与传统媒体联合推出的手机报产品,很快就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全国90%以上的主流报社都已推出手机报产品,用户规模接近1亿。四川藏、彝等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我们整理了1000多首原生态歌曲,通过无线音乐传播这些“天籁之音”,不仅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找到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也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技术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助推器。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流行和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为数字出版、数字音乐等文化形态与新技术的融合创造了条件。中国移动推出可以让用户通过网络将音乐内容在自己的手机、电脑、电视等多种设备上进行分享的新技术,刚刚推出便受到音乐爱好者的推崇,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模式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倍增器。好的商业模式能够激发产业链的热情和生命力。3月初,苹果AppStore总下载次数已超过250亿次。AppStore创造的这种开放、透明的合作平台,低门槛、易操作的合作模式,对电子出版、游戏等文化产业发展是一种很好的借鉴。无线音乐产业领域,无线音乐内容合作专区正成为众多小型音乐工作室、独立音乐人的最爱,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完成音乐的创作、提交审核及发布、收益。截至2011年底,这种模式已为全球近300家唱片公司、350多位独立音乐人提供了在线服务,促进了音乐文化产业发展。

因此,文化产业与新媒体、新技术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出版、数字音乐、数字娱乐将成为快速发展的新文化形态,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文化发展繁荣,加快发展新文化形态,建设文化高地,扩大文化产业的影响力。

(作者系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总经理)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