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共识”有哪些

    吴酩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甫一作完,就有细心者指出,“改革”一词竟出现了70次!会议期间,改革也始终成为被热议的话题。于是,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就被概括为本次两会的一个突出亮点。

在改革方面,到底凝聚了哪些“共识”?笔者以为,至少可以概括这么几点。

一、对现状绝大多数人不尽满意。虽然“停滞不前”的描述,既不准确也未获普遍认同,但阻力很大、动力不足、行动迟缓,有些方面甚至有所倒退,确是事实。当然,与此同时,在有些领域和地区,还是出现了一些可喜的进展。

二、不改不行,必须知难而进。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或攻坚阶段,是近期被经常使用的话语。这体现了人们对深化改革难度的认知。但再难也得改,不改就是死路一条。而且改革必须全方位推进,既要继续改革经济、文化、社会等体制,也要积极稳妥地改革政治体制。“单兵突进”的阶段早已过去,不“配套”推进,不仅改革无法深化,连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必须以极大的魄力与勇气,全方位系统推进,才能发挥联动效应,突破难点,取得实效。

三、要说,更要做。近年来,人们对改革“说的多、做的少,虚的多、实的少”的状况,颇有微词。尽快扭转这种局面,成为当务之急。不光要说得恳切、好听,而且做得实在、漂亮,甚或少说多做,更受民众欢迎。出台实实在在的具体改革举措,认认真真地把这些举措落到实处,使百姓不断体察到改革的实惠。

四、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需积极鼓励基层探索,上下联动,突破瓶颈。改革攻关,特别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没有科学的顶层设计不行,因为许多原有制度性架构的刚性极强,没有自上而下的泰山压顶之力,很难撬动。顶层设计不完备,正是近年来改革步履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底层的力量。其实,近年来,改革开放初期那种鼓励、支持基层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也在弱化。为了深化改革,有必要努力恢复鼓励基层勇敢创新的精神,重新强化自下而上的“倒逼”力量,上下联动,共克难关。

五、要勇于从自己开刀,敢于革自己的命。改革,说到底是一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这种调整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能中途停止、固化。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历了许多起伏,利益不断进行着调整。可以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基本是“普惠”性的,改革成果的分享大体是公平的。而后的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改革的不配套,由于部分强势群体对改革的消极拖宕、“利己性变通”,不仅人为加大了改革深化的阻力,而且使成果的分配越来越失衡,权力、资本等政治经济资源的“吸金”能力越来越强,权贵经济的色彩越来越重。贫富差距由此而不断拉大,广大民众怨怼情绪由此而增加,各类社会矛盾由此而激化。

不平则鸣,近年来,民间通过深化改革遏制特殊群体谋取“超国民”利益的呼声一直不断,越来越高;最近,高层也做出了积极响应。“勇于从自己头上开刀,敢于革自己的命”,不止一位担负重要决策责任的领导者,发出了这种声音。这一重要共识,对以深化改革的方法解决改革进程中的各种新问题,保证改革伟业不半途而废,至关重要。

一般而论,改革都是被“逼”出来的。共识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精神积蓄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变革的现实物质力量。如何把这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及时、准确地引进深化改革的正轨,而不是任其肆意冲撞?人们热切期待着。

第867期 总25章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独家看点
当100名“村长”在一起上课村长”在一起上课,他们聊什么
1111
1111
观察评论
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北京、上海的重点小学、中学、大学校长进行专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又将如何变革。
1111
1111
顶部